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29
选择字号:
食管癌防治四十载:从点到面的科学探索与实践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太行山地区等高发区,其高发态势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沉重的健康负担。面对这一严峻挑战,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科研工作者以“啃硬骨头”的决心,凭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开启了食管癌防治的探索征程,用四十年光阴书写了从局部攻关到全国防控的奋斗篇章。

在2025年CACA(中国抗癌协会)华中整合肿瘤学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聘教授乔友林团队系统回顾了我国食管癌病因与防治研究历程,不仅梳理出“从林县高发区到全国模式推广”的实践路径,更强调了“预防为主”的策略在降低疾病负担中的关键作用,为未来依托整合医学深化癌症防控提供了科学指导。

食管癌病因探索: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突破

我国食管癌病因研究始于对林县地区(今林州市)高发现象的关注。早期调查显示,林县区域内食管癌导致的健康损害不仅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更较欧美地区高出数倍,成为当地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国医疗团队联合国际力量,开展了为期多年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因学研究,逐步揭开食管癌高发的“谜团”。

在现场调研中,科研工作者发现林县居民的生活习惯与食管癌发生存在密切关联:长期食用的酸菜、霉变食物中含有亚硝胺、霉菌毒素等潜在致癌物质;日常饮用过烫液体的习惯,持续对食管黏膜造成物理性刺激;饮食结构中核黄素、维生素A、维生素C及锌、硒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导致机体抗损伤能力下降;同时,吸烟、饮酒行为及家族肿瘤史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了患病风险。这些发现为后续病因验证提供了初步方向。

为证实上述关联的科学性,医疗团队在林县地区建立了长期随访队列,一系列研究提示,硒、锌和维生素E等营养素缺乏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升高密切相关。这些核心发现发表于《癌症研究》《国际癌症杂志》等期刊,为后续防治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循证医学依据。

营养干预试验:从实验室到人群的防治实践

基于病因学研究的突破,科研工作者们提出“营养干预预防食管癌”的创新思路,并在林县地区启动了我国首个大规模人群营养干预试验(NIT)。这既是从基础研究向人群应用的关键跨越,也是一次充满挑战的“实战探索”。

试验筹备阶段,团队面临多重困境:国内缺乏大规模人群试验的成熟经验、资金短缺;当地居民认知不足,初期参与意愿低;部分偏远村落交通不便,样本收集与随访难度极大。而驻扎在这里的研究团队通过严谨设计和持续监测,确保了试验的可靠性。

这项试验于1983年开始可行性评估,1985年正式启动,覆盖3万余名40至69岁居民。通过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设计,长期给予参与者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补充剂(1991年干预结束),并随访至今,历时40余年。

研究发现,补充硒、维生素E、维生素C和核黄素等营养素可降低食管癌发病与死亡风险,逆转食管癌前病变,同时也对高血压、脑卒中等其他慢性疾病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营养干预在食管癌预防中的有效性,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癌症防控提供了新的策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等期刊。

筛查与早诊早治:从技术到模式的全面推广

病因学研究与干预性预防,从一级预防的维度,明确营养素缺乏、致癌暴露等高危因素,筑牢“防发病”防线。但食管癌早期症状隐匿,患者确诊多已至中晚期,预后极差,仅靠一级预防难以全面遏制疾病危害。因此,研究团队转向二级预防,将筛查与早诊早治作为减轻疾病负担的关键抓手。

20世纪60年代,我国采用的食管拉网细胞学技术(EBC)为食管癌早期筛查奠定了基础。在随后的30年间,利用EBC技术在太行山地区筛查约30万人次,检出早期食管癌1500余例,并及时施治。

随着临床需求提升,EBC技术灵敏度不高的问题逐渐显现,乔友林团队随后在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中评估了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筛查效果。

研究显示,该策略可将食管癌累计发病风险降低29%,死亡风险降低33%,研究成果发表于《临床肿瘤学杂志》。这也是国际上首次证实内镜筛查可有效降低食管癌发病率,为全球食管癌筛查指南制定提供了中国证据。

上述技术成熟后,研究团队开始探索“可推广的防治模式”。在林县、河北磁县等地建立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形成“政府主导、专家指导、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在政策层面,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将食管癌早诊早治纳入重点,在全国100多个高发区推广林县经验。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筛查覆盖率和防治效果,体现了从技术创新到全国规模化的战略布局。

从林县的局部探索到全国的系统防控,中国食管癌防治的四十载历程,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从现场中来、到人群中去”的典型实践。乔友林教授团队及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科学为基、以民生为本,用四十年的坚守与创新,为我国癌症防治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全球癌症防控贡献了中国智慧。

《医学科学报》 (2025-08-29 第4版 封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发现将阳光转化为燃料的新方法 3D打印让瘫痪大鼠重新行走
喜马拉雅黑豌豆营养价值获研究认定 捉到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