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立秋刚过,秋凉尚未真正来临,过敏的脚步已悄然而至。
过敏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近年来,无论成人还是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都持续上升,并呈现多种疾病共患、症状交织的复杂趋势。
秋季过敏的高发,与季节性过敏原密切相关。春季以树木花粉为主,秋季则以杂草花粉和霉菌为主,同时气候变化、城市化建设等原因加剧了患者的过敏风险。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尹佳指出,气温每升高1℃,花粉季将延长0.9至1.6周,致敏花粉浓度增加18%至32%。
此外,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关凯指出,过敏性疾病的表现随年龄和体质变化而多样,常出现多病共患现象。他提醒,皮肤、鼻腔、眼部等症状往往交织出现,如果治疗各自为政,疗效有限。针对这一问题,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可实现全覆盖,局部药物则可精准缓解局部症状;生物靶向药物的出现更为儿童和多种过敏性疾病共患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立秋之际,虽然秋凉尚未至,但过敏症状高发的现实提醒我们:面对多重环境与体质因素交织的季节性挑战,及时就医、进行精准诊断和科学治疗,才是有效守护健康、远离过敏疾病的关键。
(详见4~5版)
《医学科学报》 (2025-08-15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