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丛敏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8
选择字号:
介入式脑机接口实现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

 

本报讯 近日,一场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试验在我国完成。该研究由南开大学教授段峰团队牵头,联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教授林志雄、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教授吴成翰,依托南开团队自主研发的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等医院的支持下开展。

研究团队介绍,该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是一位因脑梗死导致左侧肢体瘫痪半年的67岁男性患者,传统治疗手段恢复希望渺茫。项目团队在高精度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通过颈部血管介入微创手术方式将支架电极导入患者相应的颅内血管壁,并将无线传输与供电设备植入患者皮下,从而实现脑电信号采集与信号的无线通信传输,确保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自受试者大脑血管内导入介入式脑机接口设备以来,术后未出现感染、血栓形成等情况,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脑电信号的精准采集与交互控制。

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团队将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与功能性电刺激技术相结合,实时计算并调节刺激输出,形成“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反馈,在进行辅助运动训练的同时增加神经可塑性,从而帮助患者实现更加稳定、自然的肢体运动。目前,患者左侧上肢已经实现自由抓握、取药等日常动作,整体运动功能得到极大改善。

此次试验是段峰团队继取得介入式脑机接口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介入式脑机接口传感器血管内取出试验突破性成果后的首次介入式脑机接口人体临床试验,成为介入式脑机接口走向临床应用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成果展示了我国在脑机接口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能力,标志着我国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精准控制、神经重建和智能康复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为脑卒中、截瘫、渐冻症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方式、带来了新的康复希望,进一步夯实了我国在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陈彬 丛敏)

《医学科学报》 (2025-08-08 第11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研绘图理论及实操技巧》讲座举行 河口沉积物塑料生物降解机制研究获进展
超加工食品减重效果更差 微型中微子探测器有望检验物理定律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