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5
选择字号:
2025北大健康论坛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数字健康技术革新以及“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深化实施,卫生健康事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为凝聚行业智慧、共探健康管理新路径、推动大健康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近日举办了“北大健康论坛·2025暨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年会”。

此次会议以“数智赋能·健康共生”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医疗等前沿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及行业领军者,通过主旨演讲、专题研讨、案例分享及创新成果展等形式,全面展示健康科技新突破,共谋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纪委书记王江红:

让高质量健康服务惠及全民

现阶段我国重大慢性病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此,国家卫健委启动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并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旨在通过健康体重管理的小切口,推动慢性病防控大问题,逐步破解,撬动卫生健康工作大变革。

科学运动是健康体重的核心,但目前普遍存在运动指导不科学、运动处方缺乏个性化等问题。为此,我们联合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同发起身体活动能力评估与干预技术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依托科学的技术理念、智能化的设备和标准化的流程,通过开展规范化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科学运动指导能力,使运动处方科学化、体重门诊专业化。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郭清:

构建符合国情的健康管理学科体系

2023年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关键年。本次“数字赋能 健康共生”主题论坛,深刻体现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核心理念。在AI、大数据重塑全球健康格局的背景下,推动数字技术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构建全民健康生态共同体,既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医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慢性病是21世纪全球重大健康威胁,其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我国需构建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依托信息技术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效率,实现最优健康投入产出。近年来,移动互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的突破,正深刻改变健康管理业态,推动健康服务向智慧化升级。

“533”健康管理模式依托5G技术,实现“5高管理”(高血压、 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体重)和“三早”(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覆盖“三全”(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助力提升健康管理能力。数智科技的应用将加速慢性病防控,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肖渊:

加强“数智健康”领域的研究创新

当前,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病负担加重的双重挑战,将体重管理提升为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理念。在这一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为实现疾病早筛早诊早干预提供了全新路径。

北医三院在数字化健康管理领域的领先探索,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北京大学滨海医院也正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创新区域健康管理模式。这些实践充分证明,数智技术正在重塑健康管理的未来格局。

面向未来,我们需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一是深化技术创新,推动AI、大数据与临床需求的精准对接;二是完善协同机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是强化标准建设,确保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让我们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携手探索数智时代健康管理的新模式,共同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实现健康中国宏伟蓝图贡献智慧和力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付卫:

以专业实践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驱动的时代,AI技术的应用不是替代医生,而是让医生的专业判断更加精准、高效。

2017年起,北医三院健康管理中心整合内分泌科、营养科等多学科资源,开创了检后门诊服务模式。这一创新源于我们对健康管理本质的理解:健康管理不是简单的体检,而是持续的健康服务过程。通过一对一的个性化干预方案,让健康管理从“标准化”走向“精准化”。特别是在女性健康、体重管理等领域,我们开发的创新项目,正是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我始终认为,健康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坚持,所以卓越”——这是全体北医三院人的信念。我们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夏岑灿:

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数智化健康管理新生态

当前,面对老龄化加剧、健康需求升级与AI技术革命三重机遇,健康管理正迎来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健康管理全链条:AI影像识别使肿瘤早筛效率提升数倍,多维度风险评估模型实现精准预警,5G远程医疗打破资源壁垒,智能穿戴设备让慢病管理更精准动态。这些创新不仅提升服务效能,更在重构健康管理的范式与边界。

然而,智慧健康管理体系建设仍面临关键挑战:数据孤岛制约资源共享,隐私安全风险亟待管控,技术创新与临床需求尚需更好衔接。破局之道在于构建“三位一体”的新生态——推动生命科学、临床医学与数据科学深度融合,促进医疗、科研、产业协同发展。这需要建立开放共享的数据基础设施,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打破学科与行业壁垒。

展望未来,数智化健康管理将实现三大转变: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健康,从标准化服务升级为个性化方案,从疾病管理跃升至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在此历史性交汇点,我们呼吁,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深化跨学科协作,勇闯技术“无人区”,突破制度“旧藩篱”,共同绘制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智慧管理新蓝图,让精准预防的阳光照耀每个生命。

《医学科学报》 (2025-07-25 第3版 封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学者研究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案例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研究发现调控甜瓜成熟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月壤取水 可产燃料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