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华丽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究员
记者:有些老年人总是觉得哪都不舒服,比如累、头晕、吃不下、睡不好,可医院检查又查不出问题,这是怎么回事?
王华丽: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老年人反复诉说身体不适,如胸闷、乏力、头晕、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但经过各种检查却未能发现明显的身体问题。这些症状很可能是老年抑郁症的躯体化表现。大约一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首次就医时,主诉的是身体不适而非情绪问题,这种情况在独居、丧偶或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更倾向于用身体不舒服来表达心理状态。这使得抑郁症的识别变得困难,容易导致诊治延误。
如果在排除身体疾病之后,发现老年人存在闷闷不乐、对事物兴趣减退、缺乏愉快体验、思维迟缓、入睡困难或嗜睡、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情况,家属应及时督促他们到医院就诊,以便得到科学的评估和规范的治疗。
记者:现在很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刷短视频打发时间、消解寂寞,有的甚至产生了依赖、成瘾,这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影响吗?
王华丽:数字工具的应用,在提升老年人生活便利性、丰富生活方面,发挥了很多积极作用。但过度使用手机、过度沉迷于短视频,可能会给老年人身心健康带来一定影响。
在身体方面,如果长期刷手机,盯着屏幕看,可能会造成眼肌疲劳,影响视力。如果长期低头看手机,也会加重颈椎、肩颈的负担。
还有一些老年人难以控制使用手机的行为,一旦刷视频,就会影响做饭、吃饭、休息,甚至已经累得连打哈欠了,也很难停下来。他们不刷手机,就会觉得特别烦躁,生活特别空虚,有时候还会影响情绪,影响睡眠。如果出现这些现象,就要特别警惕,因为其可能已经具备医学上所称的 “行为成瘾” 的特征。
有的网络信息平台会向老年人推送不良信息,造成老年人误读误判,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对此要进行正确区分和科学解读。
所以建议老年人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有所节制、加以辨别。家人可以帮助老人设置提醒,关闭一些无关紧要的推送窗口,以助其厘清信息真伪。
同时,要鼓励老人进行户外活动,保持一定的人际交往。如果老人遭受情绪困扰,可以到精神科或心理科进行评估咨询。
《医学科学报》 (2025-07-11 第4版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