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蔚泓
◎谭蔚泓
每年的六月,每当看着大家将学位帽的流苏拨向一侧,我总觉得就像是画了一个完美的半圆。这一半,是你们在知识和能力上的扎实积累,而接下来的另一半,将主要由你们自己来定义和描绘。
这就是我今天想送给大家的7个字——“你的世界你定义”。
最近我们在全力推动“数智推演生物医学”,推动生物医学成为兼具系统复杂性和数学严谨性的定量科学。
分子医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以“定义者”的姿态,重塑着医疗的边界。我们研发的核酸适体核素造影剂,让肿瘤细胞在影像下无所遁形,重新定义了癌症诊断的精准度;我们正在推进的“分子分型诊疗体系”,让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告别“一刀切”治疗,重新定义了什么是“个性化医疗”;未来,我们希望将更多的智能分子诊断带入偏远乡村,重新定义“医疗公平的地平线”。
人生的精彩之处,在于你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定义者”。
在医学所,我们从未以论文数量、荣誉头衔单一维度评价你们:无论是在实验室通宵优化核酸快检试剂的你,还是在社区义诊中用通俗语言科普医学知识的你,都是我们眼中的“成功”。当一个人能按自己的心意去生活,为热爱的事业全力以赴,他就已经在定义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成功。
今天的你们,要实现“自定义”的人生,首先要拥有前沿站位的思维,敏锐洞察时代发展的热潮。年轻人要敢于试错,勇于建立“尝试—失败—反思—进步”的循环模式,将挫折转化为定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次跌倒都成为你重新定义路径的基石。
此刻,你们正站在分子医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交叉融合的奇点上,得天独厚。在你们定义自己世界的征程中,我还有3个“不”想送给大家:
第一,不为焦虑所困。社会上总有些“成功时钟”滴答作响,催你“35岁晋升教授”“40岁实现财务自由”。但真正的定义者,懂得成长自有其节奏,有些价值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闪光。
第二,不为边界所限。希望你们能打破学科的围墙,定义者的字典里,“别人说应该”是模糊的背景音,“我想要”才是前进的号角。
第三,不被利益所蔽。请永远记得穿上白大褂的初心,当你们在实验室设计分子探针时,当你们在医院制定治疗方案时,请想想:这项技术能否让更多人远离病痛?能否让生命的尊严得到更好的守护?真正的定义者,永远把人类的健康福祉放在中心。
古希腊哲人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你们,就是自己世界的尺度。愿你们带着医学所赋予的创新基因,在名叫“未来”的广阔天地里自由奔跑。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所长谭蔚泓在该所2025年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内容整理。)
《医学科学报》 (2025-07-04 第4版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