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荷凤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4
选择字号:
成功是努力和积善的附属品

黄荷凤

◎黄荷凤

毕业典礼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视为“最后的一堂课”。此刻,我想用感恩和善良开篇。

感恩是美德,亦是力量之源。毕业之际,饮水思源,当念父母生养之恩、师长传道授业之情、同窗砥砺相助之谊。心怀感恩,则世间阳光普照,温暖常在,自当珍视所有,勇逐梦想。要永远珍惜那些对你好的人,永远记得帮助和培养过你的人,那是你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善良乃人性之美,更是人生之智。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深耕科研、悬壶临床,抑或他途展志,医者仁心,尤为可贵。面对病痛,患者所求,非仅药石,更需理解、同情与关爱。愿你们以善良为灯,照亮世间纷繁,温暖人心,化解纷争,传递正气,除患者于病痛疾苦,以仁心抵御不公。请谨记,心地善良,方能扬起脸上自信,铸就生命坚强。望诸位永葆内心祥和,言行清正,风骨刚毅。永远不要焦虑,怀揣良知,大步前行。

回望你们的学途,是医学教育最“难”的时代,也是医学精神最“亮”的时代。你们体味防护服下言传身教的坚守,用躬身实践诠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初心。你们有人曾在实验室彻夜未眠,有人曾在流调前线连轴不休。你们直面科研“硬骨”,百折不挠,只为找到那个“可能改变临床实践”的突破点;你们更见证了医学教育的革新——全链条贯通,多学科交叉,沉浸式成长!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一切,或让你们疲惫、迷茫,甚至有过怀疑。

当今世界,风云激荡,国之大者对创新英才之需,前所未有。你们不仅是学生,更是研究者、实践者、开拓者。有人曾在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佳绩,有人深研肿瘤微环境耐药之谜,有人借助人工智能之力惠泽四方百姓,有人为罕见病群体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还有人扎根基层探索慢性病管理之“中国方案”……这些探索或许还不完美,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们都赋予你们一个共同的体念——医学的博大精深和温度。日后,你们面对的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和公式,而是鲜活的生命、真实的需求、殷切的期待,且行且珍惜。

建设“健康中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更是时代赋予我们医者的神圣使命。值此临别之际,有四个希望送给大家:

第一, 希望你们,将敬畏生命作为行医之始与终。医学求真,永无止境。你们习得探索真理之能。然,医道之本,非在“征服”,而在“守护”。患者非仅是“病例”,更是有温度、有情感、有故事之人;治疗抉择,需权衡“有效”与“人性”;直面医学之局限,铭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心怀敬畏,精进技艺,保持谦卑,方为大医精诚。

第二,希望你们,将解决问题作为研究之初心与使命。实验室的灯火、病房的笔记、文献的瀚海,终须归于原点:能否惠泽患者?能否推动医学进步?希望你们永葆对临床痛点的敏锐,从实验室走向病床边,从论文走向实践,使研究饱含“泥土气”和人情味。最好的医学研究,不仅是发表在顶刊上的论文,还是能真正改变患者命运的方案。

第三,希望你们,将与时代同行作为成长之责任与担当。今天的医学,早已迈出“一刀一械”之畴。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医疗……技术迭代日新月异;老龄化、公卫危机、医疗资源不均衡,挑战层出不穷。作为新一代医学人才,你们当超越专才,成为跨界者、合作者、引领者——精技术亦通人文,擅科研亦善沟通,能治病更能防病。

第四,希望你们,将积极努力作为人生之信念与底色。人生道阻,当持乐观进取之心、正道直行之力。莫惧挫败,坚信曙光在前。为实现目标和理想,须持之以恒,厚积薄发,以不懈奋斗提升自我,开创未来。天道酬勤,德润身馨。我经常告诫我的学生,“你尽管去努力,你尽管去善良!成功是努力和积善的附属品”。

愿你们此去,以专业为舟,以仁心为帆,济世方舟破浪行。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黄荷凤在该院2025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内容整理。)

《医学科学报》 (2025-07-04 第3版 封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上万株黄瓜中“挖”出隐形宝库 天问二号探测器拍摄的地月影像图发布
定制生物墨水3D打印出人类胰岛 这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