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癌
高危人群:年龄≥50岁;有吸烟史(吸烟包年数≥20包/年,戒烟不足15年);和吸烟的人长期生活或工作;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职业暴露史(如石棉、氡等);有肺癌家族史。
早筛项目:每年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
提示:戒烟是预防肺癌的关键措施。同时,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有害物质的暴露。
2.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和遗传病史;有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及肠息肉病史;有下腹痛、便血、黏液便、排便改变等症状;有高脂肪、高热量、低膳食纤维等饮食习惯。
早筛项目:粪便隐血试验(初筛方法)、结肠镜检查(确诊结直肠癌的金标准)、CT结肠成像(结肠镜检查的无创补充手段)。
提示: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5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该每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但对于有家族史或个人病史的人群来说,建议提前定期筛查。
3.甲状腺癌
高危人群:小时候头颈部受过放射线照射者、有甲状腺癌家族史者、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患者等。
早筛项目:甲状腺超声检查、细针抽吸活检(确诊甲状腺癌的金标准)。
提示:甲状腺癌筛查应谨慎进行,避免过度诊断和治疗。对于已经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应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肝癌
高危人群: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过度饮酒者、有肝硬化病史者、有肝癌家族史者。
早筛项目:腹部超声(首选),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CT、MRI等影像学检查。
提示:接种乙肝疫苗;避免长期大量饮酒,控制体重,积极治疗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和AFP检测。
5.胃癌
高危人群:有胃癌家族史;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史;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腹痛、腹泻、消瘦、柏油便等症状。
早筛项目:胃镜检查(首选);幽门螺杆菌检测;血液检测,如CA-724、CEA、CA242等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作为胃癌早筛的辅助手段。
提示: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腌制食品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6.乳腺癌
高危人群:有乳腺癌家族史;有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等乳腺疾病史;有未育、晚育、未哺乳等婚育史;有初潮早、绝经晚等月经史;乳房不规律胀痛;乳头有异常分泌物。
早筛项目:乳腺超声、乳腺钼靶。
提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运动量,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乳腺筛查,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乳腺MRI(核磁共振)检查。
7.食管癌
高危人群:年龄≥45岁;居住在高发地区(如河南、河北、山西等);有家族病史;有不良饮食习惯(如热烫饮食、高盐饮食、腌制食品等);吸烟、重度饮酒等。
早筛项目:内镜检查。
提示:避免长期吸烟和饮酒,减少过热或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食管癌筛查。
8.子宫颈癌
高危人群:有宫颈癌家族史;有初婚年龄较早、生育时间早及生育次数较多等婚育史;月经改变,包括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有不洁性生活史;白带异常;存在异常阴道出血,如接触性出血、绝经后出血等。
早筛项目:宫颈超薄细胞学检测(TCT)、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
提示:即使注射了宫颈癌疫苗,也不代表可以完全免除宫颈癌筛查。有性生活的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TCT检查和HPV检测。
9.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年龄≥50岁;有前列腺癌家族史;有慢性炎症史;有反复尿频、尿急及血尿等症状。
早筛项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直肠指检、前列腺超声检查。
提示:老年男性应定期进行前列腺癌筛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10.胰腺癌
高危人群:长期吸烟者;喜吃高脂肪、高糖、高盐饮食,以及长期大量饮酒者;肥胖人群,尤其体质指数(BMI)≥35的人群;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病史超过10年的;有家族史者;慢性胰腺炎患者。
早筛项目:超声检查;CT扫描,特别是增强CT和三维螺旋CT重建;MRI检查;超声内镜;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A19-9、CEA等。
提示:胰腺癌因其极高的恶性程度和隐匿的起病方式被称为“癌中之王”。如发现有下腹不适、腹胀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内容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有删减〉)
《医学科学报》 (2025-04-25 第4版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