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祎琪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4-25
选择字号:
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

◎本报记者 陈祎琪

今年4月15—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次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薛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李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李子禹等专家围绕肿瘤防治回答了记者提问。

薛奇:发现肺结节莫紧张,科学防治护健康

很多人不清楚肺结节与肺癌的关系。其实,肺结节本身是一个影像学概念,是指胸部CT发现有小于3厘米的、CT影像上表现为密度增高灶的阴影。而肺癌是一个疾病的名称,是病理学证实的发生于肺部的恶性肿瘤。如果我们从CT上发现一个肺结节,它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良性的可以是炎症或者良性肿瘤。普通人体检发现的肺部结节,大多数是良性结节。

所以,如果发现了肺结节,大家不要过于恐慌,可以尽快到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原则上,如果被诊断为恶性肺部结节,或者高度可疑的肺部恶性结节,在没有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应该手术切除。如果考虑是良性结节,通常不需要外科治疗,只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或者长期的随诊观察即可。总之,“发现肺结节莫紧张,科学防治护健康”。

但肺癌早期筛查非常必要。目前看,早期肺癌筛查最主要的手段是低剂量螺旋CT。对普通群众来说,如果有胸部疾病的症状,比如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闷、气短、持续性发热等,需要做胸部CT。高危人群则要定期做CT检查。总体上,我们更加关注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患肺癌的风险。

降低肺癌的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积极预防,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包括日常生活中均衡饮食,多食用水果、蔬菜、谷物等抗氧化剂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高脂、高盐、高糖的食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并有规律地坚持下去,我们一般建议每周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其中包括常见的慢跑、快走、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可以增强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降低患癌风险。另外,吸烟是肺癌的重要患病因素,所以我们建议尽早戒烟,远离二手烟。

第二,坚持体检,尽量做到“四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包括肺癌在内的恶性肿瘤生存率的关键。肺癌高危人群更要重视防癌体检,主动筛查。

50~74岁的群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我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长期吸烟或者被动吸烟者;患有肺部阻塞性疾病,有石棉、氡气、煤烟、油漆等有害物质长期的环境暴露者;家族有直系亲属患有肺癌的。如果体检正常,定期体检即可。如果发现异常,应向肿瘤专科医生进行咨询。

第三,规范化治疗。肺癌有很多病理类型,比如腺癌、鳞癌、小细胞、大细胞等,如果被确诊为肺癌,建议在医院进一步评估检查。近年来,随着规范化治疗的推广,肺癌呈现慢性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患者生存时间越来越长、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希望患者和家属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李子禹: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不等于罹患肿瘤

体检报告中,消化系统常见的一些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72-4、CA125等,这些标志物的升高对于疾病的筛查和肿瘤疾病的监控有一定作用。但是,大多数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高。换句话说,得了肿瘤,这些肿瘤标志物不一定会升高,没得肿瘤,标志物也可能升高。我们通常是用肿瘤标志物作为筛查的辅助提示,但是不能依靠它来确诊肿瘤。

我每次出门诊,几乎都会遇到因为肿瘤标志物升高来看诊的患者。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的不适,其他检查也都正常,大可不必过于担心。但是如果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值上限数倍,定期复查持续升高的话,确实应该提高警惕,此时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整生活习惯后复查或者安排进一步检查。

以胃癌为例,胃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相关病史等。大于45岁的人群胃癌发病率相对较高,男性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比女性高。

我们依据胃癌发病的高风险因素,以及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结果确定了我国胃癌筛查的目标人群:一是居住在胃癌高发区域;二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三是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癌前疾病,以及是接受过胃部手术的残胃状态。四是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五是合并其他高风险因素,比如长期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大于45岁且符合以上任何一项者就可以被定义为需要接受胃癌筛查的(风险)人群,通常是5年一次,如果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疾病,每1~2年复查一次胃镜比较合适。

在癌症患者的营养管理方面,主要目标是避免营养不良,提高治疗的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使疗效和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热量充足,适当增加一些优质蛋白的摄入,同时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的癌症患者,还要兼顾一些相关合并疾病的饮食要求。

另外,癌症患者饮食管理要注重个体化。比如消化道肿瘤常常会影响胃肠功能,那么胃肠功能较弱的患者可以少食多餐;吞咽有困难的患者可以考虑将食物加工成半流质或者流质饮食;摄入量受限的病人可以尽量选用高蛋白、高能量密度的食物,提高饮食效率。如果是经口饮食不足,达不到基本能量需求的患者,则要尽快启动肠内或者肠外营养支持。

李杰:预防肿瘤,重在护脾胃、养心肺、调肝气

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也是调养身体、恢复元气的重要时节。对肿瘤患者来讲,术后更多的是要进行器官功能的保护。针对这方面,重点是护脾胃、养心肺、调肝气。

一是护脾胃。肿瘤患者术后气血不足,脾胃虚弱。因此宜服用一些温和的、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百合莲子粥、山药,以健脾、补中益气。另外忌食生冷、油炸、辛辣、不容易消化的食品,包括“三高”(高糖、高脂、高盐)食品。

二是养心肺。中医讲,肺主气,心主血,两者相互结合,共同维护气血运行。春季阳气生发,动能生阳,因此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的运动,遵循“形劳而不倦”的原则,比如太极拳、八段锦这种传统的导引术,每周做3~5次,每次2~3遍,微微出汗为宜,这样可以提升心肺功能。

三是调肝气。人在春天情绪容易起伏,而肝气郁结会影响术后康复。因此,我们可以饮一些花茶,比如玫瑰花茶,常晒太阳,与人多交流,以缓解负面情绪。另外,要规律作息。子时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这一时期由肝胆经所主,如果此时熬夜,肝脏功能就得不到相应的恢复,解毒、修复功能也得不到很好的修复,还会影响第二天的体力、精力。当然,若出现明显的失眠、情绪低落,可以口服相应中药治疗。

总之,预防胜于治疗,从日常做起更加关键。春季贵在“顺时养生、扶正祛邪”,饮食、运动、情志并重,让我们的身体在春风中慢慢回暖、康复向好。

《医学科学报》 (2025-04-25 第4版 封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宙射电探测器或在15年内找到暗物质 2029年,“毁神星”将与地球擦肩而过
最精准太空时钟即将发射 人类首次通过欺骗眼睛观察到新颜色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