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调控中枢,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神经元损伤或死亡会导致脑卒中、脊髓损伤和阿尔茨海默病等重大疾病,给全球带来沉重的健康负担。
《柳叶刀》2024年数据显示,全球有34亿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国则超过3亿人。传统治疗手段多局限于症状管理,难以实现神经功能的根本性修复,这使得相关疾病一旦发生往往不可逆。
近年来,基础研究表明,“成年神经元不能再生”的传统观念已经改变。然而,大脑内产生内源性神经元的数量十分有限,不足以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在这一前沿领域,我国相关研究十分活跃,然而多学科联合攻关情况并不理想,且临床转化面临脱节问题,如动物模型难以模拟人类疾病异质性、单一靶点药物疗效不足、传统评估技术主观性强且对微小功能变化不敏感等。
近日,在香山科学会议第777次学术讨论会上,多位院士专家围绕“中枢神经再生与临床转化”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会专家还就此展开“头脑风暴”,并提出“中枢神经重建国际大科学计划”倡议。本期,编辑部整理了院士专家的最近研究成果和相关论述,以期加速中枢神经再生领域的研究突破与临床转化。(详见4~5版)
《医学科学报》 (2025-04-18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