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体重管理已成为慢性病防控的重要一环,超重和肥胖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部分癌症的发生。”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提到,当前危害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来自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其很多致病因素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饮食和体育锻炼都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峻。2025年1月发布的《肥胖症中国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中国成年人超重率已达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 。青少年和儿童的超重及肥胖问题同样不容忽视,6~17岁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为6.8%,肥胖率则达到3.6%。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明确指出,肥胖与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13种癌症的风险呈正相关。
肥胖症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规范化与系统化的临床诊疗对于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至关重要。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民政部、教育部等15个部门启动了“体重管理年”行动,倡导全社会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并推动医疗机构设立体重管理门诊。
今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已陆续开设相关门诊。本期,编辑部采访了相关专家,以了解如何建立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实现“体重管理优化”,以提升管理效能。
最终,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构建更加完善的体重管理体系,使科学、个性化、可持续的健康干预惠及更多人群,从根本上改变慢性病防控现状,迈向更加健康的未来。(详见4~5版)
《医学科学报》 (2025-03-28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