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春雨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28
选择字号:
肺结节是身体的“警示灯”,不是生命的“倒计时”

 

《别急!只是个肺结节》,乔贵宾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5年7月出版,定价:59元

◎李春雨

肺结节,几乎是当下体检报告中最常被圈出的一个词。

它的定义清晰:边界清楚的、影像学不透明的、直径在3cm、周围完全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单发或多发的肺部结节,不伴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在CT影像中,依据能否完全遮盖肺实质,肺结节被进一步分为实性结节与亚实性结节,而后者又细分为纯磨玻璃结节与部分实性结节。

当这些专业概念真实地落在一位普通体检者的报告上时,往往只剩下一个直指人心的问题:“这到底是不是癌?”

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在近几年里显著攀升。信息的不对称、碎片化科普的误导、网络上以讹传讹的恐慌情绪,让肺结节逐渐演变为一种被过度想象的疾病标签。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胸外科主任乔贵宾的新书《别急!只是个肺结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作为一名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公众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能让人“理解医学、理解决策、理解风险”的语言。

因此,乔贵宾选择讲故事。该书以23个真实就诊的案例为主线,用贴近门诊场景的叙述、循证医学的逻辑,并配以漫画图解,纠正常见误区,帮助读者建立正确预期。

本书的特点之一,就是大量使用生活化、生动且准确的类比表达方式。例如书中提到:

“看肺结节就像相亲,要看颜值、身材、家世和未来发展。”

“颜值”对应结节的形态,“身材”对应其大小,“家世”意味着个人病史与危险因素,“未来发展”指结节在动态随访中的变化。这种看似轻松的表达,实则做到了三点:保留医学严谨性;方便公众理解;优雅地缓解患者焦虑。

它巧妙解决了科普中最常见的难题——信息错误与表述过度专业化。

尽管语言亲切,本书的核心仍然是建立在循证医学之上的专业体系。乔贵宾在书中用了大量篇幅解释不同大小与密度的结节为何对应不同风险,微创手术适应证从何而来,随访间隔的制定依据是什么等。

书中有一句话颇具代表性——肺结节更像身体的“警示灯”,而非生命的“倒计时”。这并不是一句安抚式的劝慰,而是乔贵宾依据临床经验得出的判断。他帮助读者从“灾难性想象”回到现实,轻轻地把患者紧张的情绪“按回”地面,让其能以更理性的心态应对肺结节。

《医学科学报》 (2025-11-28 第12版 科普)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借乙烯调控棉纤维又长又强,有希望了 拯救微生物可能是史上最重要的保护行动
研究发现最暗弱双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