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指引》(以下简称《建设指引》),指导各地根据需要促进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适应城乡居民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需求。
《建设指引》明确,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为:强化统筹,整合功能;信息联通,上下协调;需求导向,连续服务;按需整合,分级推进。
《建设指引》指出,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建设主要从5个方面开展。一是对辖区居民开展慢性病预防、诊疗、健康管理服务以及转诊、信息汇总等。二是空间布局,主要包括健康服务区和诊疗区,要求功能分区明确、导向标识清晰、人员动线流畅。三是工作人员由全科医生、中医医师、公共卫生医师、药师、护士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四是根据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的需要配备相关设施设备。五是整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诊疗数据、体检数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据等,加强数智化应用,具备信息交汇功能。
《建设指引》明确,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主要承担咨询与筛查、诊断与治疗、随访与健康指导三方面任务。具体包括健康咨询、健康自检、采集居民健康信息、签约或续约家庭医生、分类分级健康管理、转诊、随访、健康指导、数据分析等11项服务内容。
《建设指引》指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指南,规范服务流程和内容。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或上级医院相关专病科室应强化责任,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和质量控制,持续改进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质量。(李春雨)
《医学科学报》 (2025-11-28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