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绍荣 中国科学院院士
每个人的生命都起源于一个单一的细胞——受精卵。这个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的全能性细胞,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会经历第一次细胞命运决定,分化为两种不同的细胞谱系——外层的滋养外胚层和内部的内细胞团。其中,内细胞团具有多能性,将最终发育成个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
因此,我们关注的核心科学问题在于,在基因组序列不变的前提下,细胞如何通过调控基因的“开启”与“关闭”,实现多样化的命运选择?这一机制正是表观遗传(epigenetics)调控的核心所在。
由于伦理和技术限制,人类胚胎在体外培养不能超过14天,这极大地制约了对人类早期发育机制的深入研究。为此,科学家们尝试利用小鼠干细胞自组装形成类胚胎结构。然而,传统方法通常需要混合两种不同类型的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滋养层干细胞,操作繁琐且所构建的类胚胎发育潜能非常有限。
因此,我们团队提出一个新策略:能否仅使用单一类型的干细胞,在添加两种特定小分子化合物后,同时激活关键信号通路,从而诱导其获得兼具胚胎与胚外组织分化能力的“双潜能”状态?
令人振奋的是,这类诱导获得的双潜能细胞不仅能在体外高效分化为滋养外胚层、内胚层和原始生殖细胞等早期三大谱系结构,还能被成功嵌合进小鼠8细胞期胚胎,并参与形成正常囊胚,甚至支持小鼠出生并具备正常繁殖能力。基于这一新型细胞,我们团队进一步成功构建出结构完整、具有三胚层特征的类胚胎模型。通过旋转培养技术,该模型可实现组织形态与真实胚胎高度相似。
希望未来这项成果能成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重要桥梁。
《医学科学报》 (2025-11-14 第3版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