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李春雨
“治疗偏头痛就像水坝上出现一个小缺口,及时用药等于第一时间堵住缺口,防止决堤。”近日,在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主办的公众偏头痛健康科普讲座——“解‘彼’之痛 ‘悦’见晴空”主题活动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易立指出。
10亿人饱受偏头痛折磨
偏头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反复发作的搏动性中重度头痛,发作时间通常为4至72小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声、畏光等症状。
在偏头痛发作时,大脑及其周围的神经处于高度敏感状态,许多原本无害的刺激都可能成为头痛发作的“触发开关”。这些诱因会激活大脑的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使疼痛信号被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发典型的搏动性头痛。
据全球疾病负担(GBD)报告,全球约有10.4亿人口饱受偏头痛折磨,主要发生在中青年人群中,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偏头痛疾病负担研究进展》指出,尽管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曾就医,但其中仅约14%获得明确诊断,33%被误诊,超过半数患者未被确诊。这意味着,偏头痛的规范化诊疗仍存在就诊率低、诊断准确率不高以及公众认知不足等问题。
偏头痛不仅是生理上的疼痛,更是一种身心交织的疾病。偏头痛、情绪障碍与睡眠障碍常常相互影响,易形成“头痛—焦虑—失眠—再头痛”的循环。
《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偏头痛患者罹患抑郁障碍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至4倍,而抑郁患者发生偏头痛的风险同样增加2至4倍,两者存在明显的双向关联。
此外,焦虑障碍也是偏头痛患者最常见的精神共病之一。
易立提醒,科学管理偏头痛不仅能减轻疼痛,还能改善情绪与睡眠质量,从而全面提升生活状态。通过药物治疗、心理调适和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相结合,可以有效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让身心重新回到平衡状态。
正确、及时用药是治疗关键
偏头痛的治疗一般分为急性期治疗与预防性治疗两大类。急性期治疗的目标是在头痛发作时尽快止痛、减轻伴随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预防性治疗旨在减少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
“正确、及时地用药,是防止头痛加重、缩短病程的关键。”易立指出。
用于急性期的药物主要包括非特异性药物和特异性药物两类。非特异性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和复方制剂,可缓解至中度头痛,使用方便。
特异性药物则是专门针对偏头痛研发的药物,包括曲普坦类、地坦类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即吉泮类药物等。研究显示,在偏头痛发作早期使用这些药物,止痛效果更佳。
易立强调,药物的选择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例如,患有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使用曲普坦类药物,从事驾驶或精密作业者应避免使用地坦类药物。
常用的预防性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抗癫痫药、CGRP类药物等。
易立指出,无论使用哪类药物,都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因频繁用药导致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该病的典型表现为停用过量使用的药物后头痛明显减轻。值得注意的是,吉泮类药物由于作用机制不同,研究表明其不会引发MOH。
此外,当偏头痛与抑郁或焦虑共病时,药物选择更需谨慎。易立提醒,曲普坦类药物不宜与部分抗抑郁药(尤其是SSRI类)合用,以防发生5-羟色胺综合征。相对安全的方案包括阿米替林、文拉法辛等药物,它们既能改善情绪,也可预防偏头痛;而β受体阻滞剂、托吡酯可能加重抑郁,氟桂利嗪则应避免在抑郁患者中使用。
偏头痛“偏爱”女性
从女性的一生来看,偏头痛几乎贯穿了大部分生命历程。激素水平的波动被认为与其发作密切相关。
女性在月经初潮后,随着体内激素水平的周期性变化,偏头痛的患病率明显上升;怀孕期间,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部分女性症状会有所缓解,但也有一些人出现头痛加重或新发的情况。分娩后,雌激素骤降,再加上睡眠不足和身体劳累,偏头痛的发作率又会明显上升。到了更年期,月经紊乱、情绪波动和失眠等问题叠加,偏头痛往往再次加重。
可以说,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的激素变化、睡眠状况及心理压力,都是偏头痛反复发作的重要诱因。
据了解,月经性偏头痛是女性偏头痛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根据发病规律,月经性偏头痛可分为单纯月经性偏头痛和月经相关性偏头痛两种:前者仅在月经期的特定时间段内(即月经前2天至月经后3天内)发作;后者则在非月经期也可能出现,但月经期症状更为明显。
易立表示,针对这种类型的偏头痛,急性期可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曲普坦类药物治疗,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也可在月经前4天开始服用曲普坦类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此外,CGRP受体拮抗剂或CGRP单抗药物在预防月经性偏头痛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除了药物治疗,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同样关键。易立认为,平时女性应避免过度劳累与情绪紧张,减少摄入巧克力、奶酪、酒精等易诱发偏头痛的食物,保持积极心态与适度运动。
如今,通过手机应用记录头痛发作已十分便利,这类工具能自动整理与分析数据,使患者和医生都能更直观地掌握病情变化,从而提高疾病管理与干预的效果。易立建议患者养成记“头痛日记”的习惯,可帮助医生制定更精准的个体化管理方案。
“偏头痛的危害往往被低估。”易立强调,如果缺乏科学的诊断和系统的治疗,不仅容易导致患者病情反复、症状加重,还会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
易立表示,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尽早到神经内科头痛门诊就诊:反复头痛但未接受正规诊断;头痛频率逐渐增加、每周多次发作或影响日常活动;突发剧烈头痛,与以往不同、疼痛明显加重;伴随视力模糊、意识障碍、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或服用止痛药后仍无缓解甚至加重的情况。这都提示疾病可能出现新进展,应引起重视。
最后,易立建议:职场人可以通过科学的生活管理,有效缓解偏头痛。首先,应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确保充足的休息;其次,饮食要均衡,多摄入绿叶蔬菜、坚果和全谷物,同时尽量避免摄入酒精、咖啡等可能诱发头痛的食物。规律运动也十分重要,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还能改善情绪,降低偏头痛发生的概率。此外,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同时,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或冥想,可以帮助缓解紧张情绪,让身心保持平衡,从而更好地控制偏头痛。
《医学科学报》 (2025-11-07 第12版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