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桥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正在为老人测量血压。张思玮摄
长汀县地处福建西部,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
“长汀地域面积大,且地处山区,人口分散,仅靠一个总院辐射能力有限。”长汀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邱海仁表示,长汀县域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度整合县、乡、村三级资源,构建“1+2+5+13+N”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以1家总医院为统领、2家县级医院为“龙头”、5个医疗卫生次中心为“枢纽”、13家一般卫生院为“支点”、290家公益性一体化村卫生室为“网底”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体系。
“‘龙头’医院必须强起来!”邱海仁直言,该县于2018年成立长汀县总医院,在总医院的推动下,牵头县医院——福建省汀州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对口合作,建设区域消化病防治中心和肿瘤防治中心,推进胸痛、卒中、呼吸、创伤四大中心“基转标”升级。
做强“大总院”的同时,“小总院”即着力打造5个医疗卫生次中心,即大同卫生院、新桥卫生院、河田卫生院、濯田卫生院、涂坊卫生院,全部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建设。
邱海仁表示,上述5家医疗卫生次中心,也是乡镇卫生院中的“尖子生”。经过多年培育建设,这些次中心能为周边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急危重病诊疗等基本医疗服务,还可以开展二级常规手术操作项目,在区域卫生院中起到“领头羊”作用。
并且,这5家医疗卫生次中心均根据当地区域疾病谱、群众的健康需求,分别设置了呼吸内科、老年病科、创伤外科、消化科、中医科特色科室。
“我们要求县级医院至少指派一名骨干下沉至次中心,指导特色专科建设。”邱海仁说。
以新桥中心卫生院为例,该院以老年病专科病房、安宁疗护病房为特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地很多中青年外出务工,老年人生病住院陪护是“大难题”。新桥中心卫生院创建的无陪护病房具有非常现实的社会意义。
除了满足区域内群众就近的需求,新桥中心卫生院还牵头片区内童坊卫生院、馆前卫生院、庵杰卫生院三家一般乡镇卫生院。据新桥中心卫生院院长林彩峰介绍,三家卫生院会各自选派骨干医生到共建专科上班,轮换时间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并且次中心与一般卫生院会结合各自需要,调配一般卫生院其他科室的富余人手前往次中心。
“卫生院医护人员到次中心后,基本工资由人事关系所在的卫生院负责,奖金绩效则由次中心发放,这无疑减轻了卫生院的资金负担,而次中心则增强了医护力量,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局面。”邱海仁表示。
此外,次中心与一般乡镇卫生院还建立了畅通的转诊机制。区域内普通卫生院门诊、住院处理不了的患者,转诊到医疗卫生次中心,医疗卫生次中心将康复期和慢性病患者转回卫生院,实现逐级转诊。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盖茨基金会启动了中国-盖茨基金会基层试验区项目,支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开展政策研究、人员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长汀县凭借前期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经验优势,被成功纳入。
“我们以‘两慢病’(高血压、糖尿病)为抓手,通过防筛管治康,有效地构建了慢病防治体系的闭环。”邱海仁说。
据了解,截至2025年6月,该县累计筛查“两慢病”高危人群139500人次,识别高危13725人,纳入管理率达100%,识别、干预及治疗早期并发症患者3588人。
记者注意到,该县对患者血糖、血压及并发症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按照“绿标村级管、黄标乡镇治、红标转县级”慢病患者分级诊疗路径,建设双向转诊系统,实现县域内患者无缝转诊,基本实现“急慢分治、双向转诊”。
此外,长汀县还组建了265支“2+1+1+N”型“双专家+多学科”医防融合家庭医生团队,并细分老年照护、儿童保健、中医康复理疗、慢阻肺等10余支特色小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精准服务。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载体,聚焦群众健康需求,加大资金投入、优质资源下沉的力度,疏通医防融合环节的信息化堵点,不断提升县域综合医疗服务能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的‘长汀智慧’和‘长汀方案’。”邱海仁说。
《医学科学报》 (2025-11-07 第4版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