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娌
医工融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医工委员会)的成立,是直面我国医工交叉领域核心挑战、打通创新链条“最后一公里”的务实之举。
医工委员会的职责高度聚焦,核心在于扮演“翻译器”“连接器”和“加速器”的角色。
作为“翻译器”,它负责组织深度的、常态化的临床-工程师对话,将模糊的临床需求提炼为明确的技术参数,为研究始于真实世界的问题提供保障。
作为“连接器”,它不仅要链接医院、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更要主动整合概念验证、原型测试、法规咨询、知识产权运营与投融资等关键转化资源,形成一个支持项目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全要素网络。
作为“加速器”,它致力于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打造成功案例,通过示范效应引领行业发展,并积极参与相关技术标准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为创新产品扫清准入障碍。
论及医工委员会未来的工作,初期是寻找技术积累与临床需求匹配度高的重点方向,设立标志性项目,集中资源力求快速取得突破,形成可复制的合作模式。中期则需着力构建稳定的“临床牵引、工程实现、产业承接”的闭环,推动建立若干实体化运行的联合实验室或孵化中心,并探索设立专门的医工融合种子基金,破解早期项目的资金瓶颈。长期目标则是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通过机制创新与文化营造,使医工委员会成为培育健康科技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节点,不仅持续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磅产品,更为我国在全球大健康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科研处研究员、医工融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学科学报》 (2025-10-24 第6版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