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4
选择字号:
周安福:架设跨越 “医”与“工”鸿沟的桥梁

 

周安福

医工融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医工委员会)的成立,源于一线科研的破局之盼。

我们团队在毫米波非接触式感知领域深耕多年,研制的健康监测设备已成功将“无感、连续监测心肺健康”的设想变为现实,其使用效果已得到多家三甲医院临床验证。正是这段从变革性技术突破到产品落地的艰辛历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横亘在“医”与“工”之间的三大系统性鸿沟:一是临床需求与工程语言的“翻译”之难;二是高质量数据获取与验证的壁垒之高;三是颠覆性技术面临评价标准的缺失。

这可能也是万千医工交叉创新者(特别是工科背景创新者)都面临的鸿沟。

因此,医工委员会的一个核心意义,就是要从平台化、组织化的层面,为所有创新者架设一座跨越鸿沟的“桥”,将单打独斗的探索汇聚成协同创新的洪流。

基于前期实践,我将致力于推动医工委员会履行以下核心职责:

创新“铺路者”: 建立由临床专家主导的“真需求”发布机制,绘制“工学能力图谱”,探索科学、前瞻性的评价体系,为医工创新铺设“高速公路”。

资源“链接者”: 打破“数据孤岛”,推动建立安全合规的科研数据共享机制;链接产业资本与政策资源,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人才“培育者”: 推动高校与医院共建交叉学科,培养一支既懂医学又精通工程、能够“双语”对话的复合型领军人才队伍。

展望未来,医工融合的“热带雨林”必将枝繁叶茂。我愿与全体同仁携手,以实干为基,以协同为壤,共同为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系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医工融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学科学报》 (2025-10-24 第5版 封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新型光电神经网络架构让光电计算精度更高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向上生长”的芯片,突破摩尔定律限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