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4
选择字号:
陶勇:医工融合点亮精准诊疗之光

 

陶勇

随着医学与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工融合已成为推动现代医疗发展的关键引擎。医工融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医工委员会)的成立,恰逢其时,意义深远。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葡萄膜炎诊治与眼科精准诊疗研究的眼科医生,我深切体会到,医学难题的突破往往离不开工程技术的支持与创新。

葡萄膜炎作为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病因复杂、诊断困难,传统诊疗方式依赖临床表现与经验判断,存在较大局限性。而眼内液检测技术的出现,正是医工融合的典型成果——通过微量样本检测,实现对眼内病原、炎症因子等的精准分析,极大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与治疗的针对性。

医工委员会的成立,正是为了搭建一个医学与工程学深度对话的平台,促进临床需求与技术研发的有效对接,推动如眼内液检测这类医工结合项目从实验室走向临床,最终惠及广大患者。

我认为医工委员会的核心职责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整合跨学科资源,组织医学专家与工程技术专家共同攻关临床痛点;二是推动技术转化,协助医疗机构与企业合作,加快创新医疗器械与检测技术的落地应用;三是参与标准制定,在眼科即时检测、眼科创新诊疗技术等领域,推动行业规范与指南的形成,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未来,医工委员会应致力于构建“临床-研发-产业-政策”联动的创新生态。我们计划推动建立眼科与材料、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密切合作,开展如“基于AI的眼内液数据解读系统”“眼内液宏转录组测序”“眼表疾病快速筛查试剂盒”等前沿项目的开发。同时,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青年医生与工程师共同参与科研与临床实践。

我们更希望,通过医工委员会的推动,中国能在眼内液检测、智能眼科诊疗等领域形成国际影响力,输出“中国标准”与“中国方案”,为全球眼健康事业贡献智慧。

医工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理念的重构与系统的创新。我相信,在医工委员会的引领下,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精准、智能、人性化的医疗新时代。

(作者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医工融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学科学报》 (2025-10-24 第5版 封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新型光电神经网络架构让光电计算精度更高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向上生长”的芯片,突破摩尔定律限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