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雨
10月18日,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以下简称健科会)医工融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医工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在北京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园成功举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创新企业及投资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医工融合及创新转化新路径。
大会以“以融合促创新、以科技护健康”为主题,深度契合国家强化医工协同、构建产学研用创新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的政策导向。
构建协同创新新生态
大会在健科会政策研究室主任钟燕主持下正式启动。健科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夏岑灿致辞并宣布任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员杨照华为党的工作小组组长,统筹负责医工委员会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医工融合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随后通过选举产生第一届医工委员会领导机构,并为当选委员颁发聘书。经投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伊志强当选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白文佩、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医疗器械室正高级知识产权师韩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科研处研究员李娌、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牛利、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宋成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杨照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周安福当选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科研处副研究员杨宁燕当选秘书长。
选举结束后,新当选主任委员伊志强做工作汇报,他指出医工委员会的成员遍及全国25个省份,专业多元,其中医学相关专业48个,工科相关专业19个,同时涵盖知识产权、投资等领域,形成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完整的成员布局体系。医工委员会将依托健科会平台优势,搭建医学、工程学、材料学、信息学多学科交叉协作平台,重点推进三大任务:一是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二是制定医工融合技术规范,助力高端医疗装备标准化发展;三是开展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夯实创新人才基础,最终打造跨界合作与人才培养双平台。医工委员会将开展品牌化的医工融合交流活动,组织相关跨界专家走进高校、走进医院、走进园区、走进企业,聚焦医工融合热点,突破技术瓶颈,联合开展科研攻关。
推动医工融合组织化、平台化
医工委员会的成立得到了众多领导专家的支持。在钟燕的主持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姜辉、健科会副监事长吴昌霞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视频致辞,对医工委员会未来的工作规划与发展寄予殷切厚望与美好祝愿。
姜辉指出,科技创新是推动医学发展的核心引擎,医工融合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驱动力。医工委员会的成立恰逢其时,搭建了汇聚智慧、协同攻关、共促发展的前沿平台,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医工交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吴昌霞指出,医工委员会的成立是健科会深化学科交叉、服务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健科会将从监督指导、资源协调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期待医工委员会成为推动医疗科技成果转化的 “桥梁纽带”。
王振常指出,科技飞速发展,医疗需求持续升级,医工融合作为一个必然趋势,是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医工委员会应运而生,有助于推动我国医工融合事业迈向组织化、平台化的新阶段。希望医工委员会能发挥重要作用,开创医工融合新局面,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多维度解码医工创新
随后召开的学术年会,由杨宁燕主持,在“以融合促创新、以科技护健康”的主题下,分别设立了宏观政策、企业投资、基础/临床医学、技术前沿四大专场。
本次大会通过 15 场主题报告,系统呈现了医工融合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成果。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医工委员会的成立将有效破解“医工两张皮”难题,通过建立标准引领、技术共享、资本对接的生态体系,加速高端医药、医疗装备、健康设备的国产化进程。
《医学科学报》 (2025-10-24 第3版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