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淑平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10
选择字号:
重视跨学科教育和亚专科培训

谭淑平

■谭淑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近年来我国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急剧上升。

除本科教育,精神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教育,尤其是亚专科的教育明显滞后于其他临床学科,如儿童精神科、老年精神科等亚专业建设不足。

鉴于精神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复杂、病因不清,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主要依据医生的判断,缺乏客观指标,对医生的临床经验,医学、心理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素养要求较高,需要从多个角度创新精神卫生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建立标准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规范的诊疗流程和基于医学知识和临床观察的专业技能培训尤为重要。除统一专业教材,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关键。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CPA) 制定了全国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结业考核的“5 站式”精神科OSCE,涵盖了辅助检查及影像学解读、临床技能、临床思维、技能操作和临床沟通。

第二,跨学科的教学内容设置。

各类精神、行为问题及精神障碍本质上是脑功能异常的结果,理解人脑的工作原理,发现精神疾病背后的心理、生理基础,是精神医学研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是最有可能被精神医学借鉴和应用的。

第三,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问题(PBL)和案例(CBL)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接受临床知识和技能前,通过案例查找和文献检索等方式,对某个知识点、某类症状和某个疾病有更主动、深入的理解,可显著提升教学效果,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提升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第四,科教医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越来越多的精神卫生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参加了各类医学研究,甚至发表了学术论文,这对培养高水平医生,尤其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医生具有重要作用。各类科研自媒体的推广和各种临床数据库的公开,使得医学生很容易获得各种科研技术资料和研究素材,为其在本科阶段掌握科研技能、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条件。

由于学制限制,精神卫生专业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只能接受基础培训。儿童精神病学、老年精神病学、成瘾医学等精神科亚专科需要在毕业后的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阶段完成。

由于我国精神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现象突出,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专科医院亚专科建设较全面,而欠发达地区资源匮乏,很多医院几乎没有设置精神亚专科。因此,加强对欠发达地区毕业医学生的亚专科培训,尤其是目前需求量激增的亚专科所需临床技能的培训,是我国精神科医学生毕业后再教育最重要的方向之一。

(作者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

《医学科学报》 (2025-10-10 第6版 封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我国科学家突破片上纳米尺度光操控难题 科学网2025年9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利用科技打赢盐碱地“逆袭战” 气候变化使亚马孙雨林树木长得更加高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