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刚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10
选择字号:
政策引领与体系重构“筑牢”基层精神卫生服务网络

朱刚

■朱刚

在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推进精神卫生服务均等化已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议题。当前我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虽取得长足进步,但城乡与区域间资源配置失衡问题依然严重,基层尤其是边疆与乡村地区服务能力薄弱,已成为制约全民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关键瓶颈。

一、政策导向:夯实制度保障

近年,国家持续强化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政策供给,为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制度支撑。综合近年国家政策,其对基层精神卫生服务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从三方面构建保障体系。

资源配置上,重点推进县级精神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向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补齐基层基础设施短板,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人才队伍建设上,提出“定向培养+在职培训”双轨机制。扩大精神医学专业招生规模,从源头储备专业人才;将精神卫生知识纳入基层医生继续教育体系,提升医务人员服务能力,破解基层人才短缺难题。

服务模式上,鼓励“医疗机构-社区-家庭”多元协作,明确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现基层精神卫生服务规范化与常态化。

二、实践探索:创新对口支援

对口支援模式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笔者曾作为辽宁省“组团式”援疆医疗队的副领队,在西北边陲新疆塔城地区开展援疆工作,通过“硬件建设、人才培育、技术输出”三位一体援建模式,成功帮助当地建立了可持续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

三、体系优化:构建分级协同网络

构建高效基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需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精神专科医院发挥区域技术引领作用,承担疑难重症诊疗和技术指导;综合医院精神科强化早期识别、基础诊疗与心身同治疗功能;基层医疗机构重点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和心理健康筛查。

为确保体系高效运转,需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机制,明确转诊标准和信息共享流程,形成“诊疗在上级、康复在基层”的服务闭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服务有效衔接。

四、技术赋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数字化技术为突破基层服务限制提供新解决方案。远程医疗系统的建立,使上级医院能够为基层及时提供技术支持,提升服务可及性;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筛查和智能随访中的应用,有效提高服务效率;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能够通过整合各类健康数据,实现信息互通共享,为精准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五、发展展望: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进基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需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持续努力。通过政策引领、体系优化与技术赋能,必将构建起覆盖全民、优质高效的基层精神卫生服务网络,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科学报》 (2025-10-10 第4版 封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我国科学家突破片上纳米尺度光操控难题 科学网2025年9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利用科技打赢盐碱地“逆袭战” 气候变化使亚马孙雨林树木长得更加高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