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0
选择字号:
新策略为干细胞治疗提供有前景的细胞来源

 

本报讯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昌胜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原位授权策略。植入活性材料产生的自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为干细胞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全新细胞来源。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间充质干细胞因卓越的免疫调节功能、低免疫原性和多向分化潜能,在克罗恩病、移植物抗宿主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炎症性疾病及抗衰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已有研究表明,当间充质干细胞被招募到炎症部位时,其功能会受到周围免疫细胞的影响,一般需要用炎症因子预处理间充质干细胞。然而,这种预处理会导致间充质干细胞失去免疫豁免权,容易被宿主免疫系统清除,且预处理后的功能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通过植入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生物活性材料,在体内构建类骨组织,并借助发育早期的炎性微环境激活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进一步实验表明,该方法所获得的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可在宿主中长期存活,且能够保持更长时间的免疫调节能力。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该方法获得的自体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优异的免疫调节特性,能显著降低小鼠死亡率,重塑结肠部位炎症生态位。

(江庆龄)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73/pnas.2410579121

《医学科学报》 (2025-01-10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南岳衡山首次拍到“水凤凰”清晰影像 “三体计算星座”首发奏凯
新型单原子催化剂提升锂硫电池性能 他们在724首古诗词里,寻觅江豚足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