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8-16
选择字号:
两院院士、专家学者畅谈“职业与执业”

郑健:医疗技术不能解决医学面临的一切问题

医学是关爱生命、促进健康、治疗疾病的科学、艺术和实践。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人群,他们来自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社会,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环境,所以医学同时具有社会和人文属性。医学的目的是诊断、治疗、预防、控制疾病,维护身体健康。

从20 世纪到 21 世纪,现代医学的研究方式发生深刻转变,从纯粹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和谐的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建立“亲和友好、平等互助、尊重团结、健康稳定”的新型医患关系,是探索健康中国建设的有效路径。

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活动中客观形成的医患双方以及与双方利益有密切关联的社会群体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因为“医”和“患”不仅有着“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而且战胜病魔既要靠医生精湛的医术,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患者康复的愿望要通过医方去实现,医方也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加深对医学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提升诊疗技能。对抗疾病是医患双方的共同责任,只有医患双方共同配合,积极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医疗技术和职业道德,这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前提。其次,要理解和尊重患者,学会和患者沟通。患者的理解和包容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当前医疗技术有很大局限性,在诸多疾病当中,据估计,目前我们真正能治愈的疾病不超过40%。人体细胞约有2万个基因,迄今我们真正弄清楚的不到10%。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疗技术不可能解决医学面临的一切问题。因此,患者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医生这一职业。医师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

(作者系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

郑健

阮祥燕:医者的终身追求是为患者谋健康

医生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崇高在于这个群体的职业是患者的生命相托,神圣在于这个群体的执业一辈子不能出错。

医患关系是爱与信任。因为患者的信任、医生的大爱,他们才能携手面对共同的“敌人”——疾病。为攻克疑难杂症,医生甘愿夜以继日,刻苦钻研,在执业的同时奉献自己的青春,在攻坚克难的同时造福广大患者。

我作为一位妇产科医生,深耕妇科内分泌、生育力保护领域数十年,每天接待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病患者,她们千里迢迢而来,把北京作为求医的最后一站,对医生寄予了无限的期盼。但面对无解的疾病及患者渴望的眼神,我和他们一样心里很难过。

如何帮到这些患者呢?这是激励医生利用临床工作之外的休息时间,去探索、去研究的动力。

我的团队目前已完成650多例卵巢组织冻存、26例冻存卵巢组织移植,均全部成功,已达国际领先水平。若该项目推广应用,每年可保护至少100 万女童和年轻女性的生育力与全生命周期健康,每年可节省2000~3000亿元医疗支出。

无论付出多少,只要能给患者带来幸福,便是我一生最开心的事情。

(作者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阮祥燕

熊德海:让“医助”成为医患沟通的桥梁

在我国,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是全开放式、全天候接诊全国乃至不同肤色种族、不同宗派国别的就诊群体,几乎所有急诊患者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较为规范与合理的救治或转诊服务。这种没有任何地域与法律制约的零距离与全开放式医患关系,是很多发达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越性。

而就医难,难就难在十几亿群体中的每个患者都希望获得顶级医疗机构或金字塔尖专家的诊疗服务。这就导致大城医者看不见患者尽头,小城医者看不见患者源头。多数患者奔波于各大医疗机构、徘徊于对比与甄选之间,又总在顽疾不治与服务不满之间碰撞,甚至诱发极其严重的伤医事件。

那么,该如何改善当下医患关系,为医师营造良好执业环境?首先,借鉴国际上某些先进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在全社会增设医学助理岗位(简称医助)。这些具备医学背景的医助人员可以深入社区乃至每一个家庭,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最基本的医疗咨询和救治顾问等服务,在医患之间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医患误解与冲突,并有效节约社会资源。

其次,利用现有网络与 AI等现代科技优势,建立高效运行的患者-医助-专家共享的健康大数据网络公共平台,明晰对应的诊疗导向与需求服务,减少医疗与社会资源的浪费。

最后,加强对医疗队伍的自身管理,让专业机构对医师进行依法执业、规范诊疗、技术培训、自律维权等全方位统筹与协调,建设更加和谐的行业体系。

(作者系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主任医师)

熊德海

钟玉萍:患者性命相托是医者前进的动力

职业在字典里的解释是个人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执业是指从事某一职业。医生作为一个以病人为对象的职业,在工作中有很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地方。

从职业的角度来看,社会呼唤善良的医生、好的医生,社会也有义务保护我们的医生。医生很辛苦,但如果大家都能理解这份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我认为全社会会更珍惜和尊重这份职业。

从执业的角度看待医生,首先要有一颗悲悯的心,尊重生命,尊重患者。其次,要有很强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不仅仅来源于理论知识,还要主动到临床一线接触病人、与病人沟通,了解疾病的真实情况。此外,还要注重人文关怀,有一个终身奋斗的目标,把患者性命相托作为前进的动力。

(作者系青岛市市立医院血液科主任)

钟玉萍

《医学科学报》 (2024-08-16 第6版 封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