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一雪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7-12
选择字号:
《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
儿童青少年健康是未来发展的福祉

理查德·霍顿

◎本报记者 袁一雪

“过去20年,我们看到女性和儿童健康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令我担心的是,近年来,全球对于女性和儿童健康的关注度有所下降,因此我们想激发公众以及学术界重新关注这一话题。”《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研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

霍顿表示,这份担忧不仅来自影响健康的疾病,还包括社会发展、气候变化、战争等多方面因素。

新阶段面临的新挑战

儿童健康在过去20年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柳叶刀》近些年收到的论文却显示,除疾病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儿童和青少年健康产生威胁的比例逐年增加。而且,相较于儿童健康,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关注度并没有提升到应有的程度。

“比如,气候危机、战争冲突、失业以及性别不平等因素都会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产生影响。”霍顿认为,这需要国家管理者和科学家在一个更广泛的社会视角下看待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问题。

在本世纪初,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主要聚焦于儿童生存率。“现在我们依然关注儿童的生存率,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更重视青少年的健康与成长以及生殖健康等方面的问题。”霍顿直言。

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一篇题为《世界变革中的青少年健康进步之道》的论文显示,尽管青少年的疾病负担占全人群的15%,但相关研究只占5%,只有2.6%的政府健康投资集中于青少年,该群体的健康投资在全球范围内被忽视。

青少年健康是未来的福祉

“儿童青少年健康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福祉。”霍顿反复强调这一理念。

根据人口增长情况,霍顿将全世界国家分为3类。第一类是正面临出生率不断下降和人口减少的国家;第二类是人口迅速增长的国家;第三类是人口基本保持稳定的国家。

“无论人口如何变化,儿童和青少年健康都要被高度关注。”霍顿指出,对于出生率不断下降的国家来说,儿童和青少年健康需要不断被关注,才能延续曾经取得的进步;对于人口持续增长的国家来说,只有加强对儿童青少年的“投资”,才能让他们成为人口红利并进一步驱动经济发展,“如果忽略年轻人的发展,那么他们中的很多人将没有未来,那会造成‘人口灾难’”;而在人口较为稳定的国家,重视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才能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霍顿指出,很多国家和地区将注意力放在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上,而对于5~24岁人群的健康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来自中国的数据

为了解中国的情况,中国学者也做了一项研究。他们通过全面梳理分析全国性调查数据、高质量研究证据与重要政策,发现在过去30年,中国儿童和青少年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但也面临新的健康问题和社会挑战,例如高学业压力和青年失业,以及新的健康问题,包括肥胖、心理健康问题和性传播疾病等。

这项研究成果以《匹配行动与需求——调整政策应对中国儿童青少年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为题,发表在《柳叶刀》上。论文建议,希望针对政府主导的卫生、教育和社区部门的举措制定一套战略,旨在建立具有支持性和响应性的家庭、安全的社区以及可参与和被尊重的学习环境。

对于上述研究,霍顿表示,中国在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方面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就——30年来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率降低了60%以上,“我不知道还有哪个国家能取得如此迅速的进展”。

不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霍顿表示,中国同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不断下降的现实问题,而且也面临着与其他国家一样的儿童和青少年健康问题,比如超重、肥胖、近视、精神健康等。

会聚优秀专家服务社会

综合考虑,霍顿表示,《柳叶刀》系列期刊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是要重新制定儿童和青少年健康议程。《柳叶刀》目前正在与中国学者和科研机构合作撰写重大报告。比如,《柳叶刀》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保持合作,持续关注中国健康城市发展,中国女性生殖、孕产妇、新生儿、儿童青少年健康以及老龄化问题。

“《柳叶刀》与中国学者和科研机构还在精神健康、生态文明、非传染性疾病以及扶贫与健康等方面进行合作。”霍顿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重大报告的方式,把学术界最优秀的专家聚集在一起,让他们为公共政策作出更多贡献、提出更多解决方案。”

延伸阅读

优化政策应对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需求

过去3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整体健康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也面临着新的健康问题和社会挑战。从1990年到2019年,中国5~19岁儿童青少年全因死亡率从每10万人口77.63人下降到27.79人,下降了64.2%。儿童青少年主要疾病负担由传染性疾病转向伤害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伤残损失寿命年的主要原因。1995年到2019年,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从5.0%上升到24.2%,视力不良率(包括近视、远视和其他视力问题)从41.2%上升到60.7%。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高发,青少年性成熟年龄不断提前,而性教育、咨询和治疗服务却无法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求。

尽管政府已实施多项政策不断改善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但现有政策在全面回应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风险、决定因素,以及匹配其需求方面仍存在不足。例如,政府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投资虽逐年增加,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健康政策实施的地区差异致使健康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不均衡;儿童专科医院的资源配置和服务不足,特别是儿童心理卫生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仍需增强;学校卫生服务相关人员和设施不足;健康促进知识在学校的推广尚存在制约因素。

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与福祉,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宋逸/马军教授团队倡导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儿童青少年成长创造友好、支持性环境,继续推动政府主导的多部门协作策略,建立体医教融合、家校社协调的工作机制。尤其要强化以儿童青少年健康为中心的多病共防干预体系,构建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安全的社区环境,以及平等尊重的校园环境。

《医学科学报》 (2024-07-12 第3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