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28
选择字号:
研究揭示原发性膜性肾病病理机制

 

本报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教授牟姗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洛南研究组合作,建立了目前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原发性膜性肾病(PMN)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库,揭示了PMN肾脏中的免疫细胞独特的生物学改变,为肾小球足细胞及免疫细胞在PM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有望进一步揭示PMN的病理生理机制。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尖端科学》。

PM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NS)最常见的原发性原因。阐明PMN的发病机制和信号通路,对这一肾脏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团队纳入了11位PMN患者和7位健康肾移植供体的肾脏穿刺样本,发现PMN患者肾脏足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通路被激活,导致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这一特征性病理改变。研究人员在体外培养的永生化小鼠足细胞株重以及蛋白水平,均发现了BMP2/pSMAD1/COL4通路被激活,与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结果相一致。此外,补体成分C3a和C5b-9刺激能够促进BMP2表达并激活下游反应,从而将PMN发病机制中的补体系统激活与GBM病理性增厚相关联。进一步研究发现,PMN肾脏中巨噬细胞浸润增加,B细胞呈明显活化。细胞间相互作用分析提示,PMN患者肾脏中的免疫细胞彼此之间、与肾脏固有细胞之间呈现出精密而复杂的调控网络。(江庆龄)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404151

《医学科学报》 (2024-06-28 第8版 国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重建的美国X射线源迎来新生 卵母细胞为何如此长寿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