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14
选择字号:
多发性骨髓瘤CAR-T治疗有了指南

 

本报讯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教授邱录贵等团队在《柳叶刀-肿瘤学》发表了一项有关CAR-T细胞疗法的共识性指南解读文章。该指南为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免疫治疗专委会召集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和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领域的专家小组撰写,旨在协调CAR-T细胞疗法的管理,为患者选择、桥接治疗、清淋、反应评估和一般毒性管理提供广泛建议,为全球临床实践提供宝贵参考。

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是不可治愈性疾病,每年有大量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在新药时代,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药物和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了一倍多,但耐药性依然普遍存在,大多数患者最终仍会死于该疾病。

并且,多重耐药患者预后更差,中位总生存期仅为12.3个月,BCMA(B细胞成熟抗原)的 CAR-T细胞疗法是这部分复发难治患者的希望,缓解率可达73%~98%。

然而,CAR-T细胞疗法不同于以往的抗骨髓瘤疗法,具有独特的毒性作用,需要不同的缓解策略。

该指南详细阐述了患者选择的标准,强调在进行CAR-T细胞治疗前,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既往治疗史和器官功能状态,选择适合进行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同时在桥接治疗和清淋治疗阶段要控制疾病发展,避免器官功能损伤。

CAR-T细胞治疗后需要动态评估疗效,结合影像学检查、骨髓检查和血液生物标志物评估肿瘤负荷和治疗反应。CAR-T细胞治疗可能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神经毒性。指南提供了详细的管理策略,包括CRS的管理。根据严重程度分级处理,轻度CRS可通过支持疗法管理,重度CRS需要使用托珠单抗和类固醇。而神经毒性的管理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必要时进行干预,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护理。

邱录贵表示,该指南为全球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有利于临床实践中更好地管理和应用CAR-T细胞疗法,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系统的患者选择、治疗流程和毒性管理策略,该指南为全球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并推动了CAR-T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张思玮)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24)00094-9

《医学科学报》 (2024-06-14 第6版 国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