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辰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31
选择字号:
李明:做有“人情味”的医者

■陈辰

名医简介

李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专注于结直肠癌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年完成各类肿瘤手术200余例,积极开展结直肠癌微创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推动结直肠癌的多学科合作。他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863”子课题一项,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参与的结直肠癌诊治的研究获得中华医学奖三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并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青年学者。

对李明来说,医院的消毒水味儿是刻在童年记忆里的。他的母亲是一位护士长。护士的工作总是繁忙的,李明放学后常常要到医院去找妈妈,吃饭、甚至午睡都在医院。对小小的他来说,家、学校、医院“三位一体”,构成了童年生活。命运的齿轮转动,或许他就应该做医生。

手中执刀,心中有情

他的高考志向原本是清华大学计算机方向,最终报考了北大医学部。只是在选内科和外科的时候,他与母亲的意见相左。母亲认为应该学内科,内科大夫思维缜密、知识渊博、温文尔雅;而李明则坚持要做外科医生,手执一刀、挥斥方遒、侠骨柔情。后来,李明成为时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顾晋教授的学生。之后在法国路易·巴斯德大学进修期间,东西方文化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态度差异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下,大家往往忌讳谈论死亡,甚至对生命的终结充满恐惧。但他的导师顾晋教授正是医学人文关怀的倡导者,这启发李明早早开始思考,医生角色、医患沟通、患者生存质量等这些非技术对肿瘤治疗的重要影响。从这些思考维度出发,他在坚持更新了8年多的个人公众号“小明一刀”上记录了他在门诊中与患者沟通的真实故事。他还把这一系列文章命名为《门诊21课》。

之所以是21课,一方面是因他曾每周二上午满号要看21位门诊病人,另一方面是借鉴了一个有意思的说法——灵魂的重量为21克。科学对于灵魂的重量没有权威论证,只是他对此有更浪漫美好的解释——人类的灵魂重量是人类最纯洁的爱。所以他用了“21课”这个谐音,把自己对医患关系和对生命的思考讲出来:1克是宽容,1克是接受,1克是支持,1克是倾述,1克是难忘,1克是浪漫,1克是彼此交流,1克是为他祈求,1克是道歉,1克是认错,1克是体贴,1克是了解,1克是道谢,1克是改错,1克是体谅,1克是开解,1克不是忍受,1克不是质问,1克不是要求,1克不是遗忘;最后1克是不要随便牵手,更不要随便放手。

“‘治病’,治,由医生出方案,而病,是在患者身上,医患必须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佳疗效。”他说,看病其实到最后就是一种缘分。如果病人觉得这个医生靠谱,就会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他手里;而医生唯有全力以赴,才能对得起这份性命相托的信任。

杏林侠客,不是孤勇者

“与疾病的战斗,从来不是某一个科室或某一位医生‘单打独斗’就能取得胜利,这个过程凝聚了不同专业人员各自的专长与智慧。”李明说。

MDT,即多学科诊疗模式,是现代国际医疗领域广为推崇的领先诊疗模式,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连续性、高质量、可执行诊疗方案的“一站式”诊疗服务。李明现在是北京大学首钢医院MDT的负责人。在顾晋教授的引领下,他组织成立了胃肠道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协作组(MDT),实现多个科室专家在病房里 “围着患者转”。这支“主任级”的MDT团队,旨在给患者提供更合理、最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案,同时帮助临床科室实现团队作战的升级和飞跃。

在与其并肩作战的同事眼里,李明是说到做到的高效行动派,总能把制定的政策、目标带头执行到底。还有一支由“副高级”青年医生组成的MDT团队,由李明担任辅导老师,目前已经“横扫”全国各大MDT大赛、冠军拿到手软。最近李明又着手开展 “主治级”MDT青年团队建设。

这些青年医生对李明充满了敬佩。他乐于把机会留给年轻人,鼓励他们多走出去交流、充分学习成长;他耐心指导学生如何丰富外出交流的课件;他教他们分析病例要从患者长远生存质量考虑;他总是能透过学术问题看到更为深刻的人生哲理;他把自己1个小时就能完成的手术操作,花费3个小时手把手教给学生也不急不躁;他愿意和青年医生谈天说地、打成一片,“盘活”整个科室氛围。毕竟,哪个学生能拒绝一个爱看《哈利·波特》的老师?技术上毫无保留,教学上和蔼可亲。他对学生们说:当你们站在奖台上,也是我的荣耀。

人间有味,生命值得

外科医生这份职业决定了李明自然而然地呈现严肃认真的工作状态。但有趣的灵魂总是挡不住的,往往在他一打开话匣子的时候就跑出来了。而生活中的趣味和诗意,往往都融在点滴琐碎之中,万物可爱,万物有心。

对于晦涩的医学理论,他会“打比方说”,用很通俗的比喻或者一个小笑话,就生动贴切地把原理讲明白了;他也会在大年三十那天对电脑键盘上毫无存在感的“Home”键发表感慨,写篇文章以笔为谏劝告大家“健康没有Home键”。

作为一个在无影灯下执手术刀的人,他在厨房挥起菜刀来也不含糊。他不仅喜欢做美食,还乐于记录分享过程和感受,命名为“小明厨房”系列。有肚皮面、不烂子、毛血旺、芋头蒸腊肉等等天南地北美食,还能做出“路过就想吃一口的”杏仁瓦片、“气死哈根达斯”的冰淇淋……

大家公认做饭和做手术都是需要天赋的。从根儿上来说,二者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都需要很强的逻辑性,到哪步、该做什么、放多少量,心里要门儿清,遇到突发问题要沉着冷静、快速决断。如果做菜毫无章法,一会儿去切菜,一会儿去拿调料,一会儿发现蒜还没扒皮……手忙脚乱,做出来的饭菜就很难好吃。做医生很忙,但是不妨碍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探索当地的美食小吃;不妨碍他周五晚上在外地开完会,买大半夜的车票也要赶回家,因为他承诺了周六要陪孩子逛博物馆;不妨碍他写科普文章,把有生僻字的医学词汇注上拼音……

他说,“一粥一饭一面,看似简单,背后的故事才是承托味道的载体。”“我们不能阻止容颜老去,但是能安排好自己的一天。”“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拓宽生命的宽度”。热爱美食的人,从不辜负生活;而生活有滋有味,才会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的质量。

今年4月,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李明主持了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举办的“肿瘤防治,营养基石”肿瘤营养诊疗研讨会。他在会上表示,三分之一的肿瘤患者会发生营养不良,甚至死于营养不良。然而,临床医生的工作重点一直都是围绕攻克肿瘤展开,因此加强肿瘤医生和营养科医生的交流借鉴、完善相应工作流程非常重要。合理的营养治疗不仅有利于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而且可降低治疗成本。

据悉,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MNT(医学营养治疗)正在有序推进,不仅加强了临床与营养学科的紧密协作,更为肿瘤患者提供了全方位、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推进肿瘤患者营养规范化管理的落地实施,彰显了健康中国战略下人文关怀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综合整理自“首颐医疗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公众号)

《医学科学报》 (2024-05-31 第7版 人物)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碳的复杂形式 一颗超新星可能清理了我们的太阳系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获突破 越多越爱,人类80万年前就有这个基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