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仁宗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17
选择字号:
脑机接口研究“无伤害”脱离科学实际

 

◎邱仁宗

前不久,由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人工智能伦理分委员会发布了《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第一条原则规定“脑机接口研究应适度且无伤害”。笔者认为,“无伤害”这一原则属于伦理常识差错,并脱离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实际。

在生命伦理学中对不伤害的要求解释为:允许最低程度的伤害,超过最低限度的伤害以受益程度较大为条件,避免本可避免的伤害,尽力使伤害最小化,而不是“无伤害”,因为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的疾病进行干预,对病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这是不可避免的。这些伤害可能带来身体、精神、社会、财务以及信息的风险。

脑机接口技术分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两类。非侵入性脑机接口利用脑电图、脑磁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等技术采集有关脑部活动的信息,无需进行脑部手术,因此对病人的伤害小,但采集的脑部信号不准确,治疗效果差。

侵入性脑机接口技术则需要将脑微电极芯片植入脑内,需要通过手术在病人的头骨上打一个洞,并使用机器人将芯片放置在大脑皮层上或大脑皮层内。在颅内植入微电极,采集和传输的信号更为准确、高效,治疗效果更好,但手术有较大的副作用,包括可能出现感染、疤痕或植入物移离植入部位等,这会使脑部信号变弱。

那么,怎么使这样的手术做到“无伤害”呢?

根据对手术后病人情况的调查,医生可以帮助瘫痪病人控制运动的风险-受益比。其主要受益有:至少70%接受脑机接口技术植入电极的病人体验到独立运动能力的快乐;减少了患者全天照护的时间,降低了费用;能够使患者控制机械臂拿起一个杯子以及其他物件,使他们获得与职业有关的技能;能够加强他们打字能力,有助于他们使用电子设备,玩电子游戏或进行数字创作;还能够增加他们的社会交往,减少残障感。

在主要风险方面,严重风险的总和概率不到1%,最显著的风险为外科手术中可能出现休克、出血、感染等;如果脑机接口电极植入的位置不正确,患者可能需要再手术;如果芯片设置的功能不正确,或对命令的诠释错误,就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植入的芯片可能与外部设置失去联系、失去功能,让患者失望;开发脑机接口设置的公司可能退出市场,停止支持;此外,数据可能被窃取,且手术花销比较大,约4万至8万美元。

笔者认为,尽管风险比较大,但患者受益更大,风险-受益比对某些病人来说是有利的,但很难做到“无伤害”。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医学科学报》 (2024-05-17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