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思月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4-19
选择字号:
肝癌:须破“诊断即晚期”的魔咒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丁思月

肝癌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四位及肿瘤致死原因第二位。肝癌原发于肝脏,晚期可向肺、骨等处转移,其病理类型有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及混合性肝癌等,以肝细胞肝癌最为常见。

多因素协同引发肝癌

肝脏位于右上腹,大部分被肋弓覆盖,其上界与右侧膈肌相邻。肝脏血运丰富,呈棕红色,质软。肝硬化患者的肝脏质地变硬。肝脏主要由肝实质细胞构成,内有穿行的血管及胆管结构。肝内血管有三种,即肝动脉、肝静脉和门静脉。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陆伟介绍,肝癌就是来源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肝癌一般特指原发性肝癌,肝细胞或胆管细胞发生癌变,逐渐生长形成肿物,侵犯肝内血管,并可随血液转移至肝外器官。肝转移瘤则是胃癌、结肠癌、胰腺癌及肺癌等恶性肿瘤转移到肝脏所致。

据悉,肝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是导致肝癌发生的常见因素。

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可能导致肝癌。在临床上,发展为肝癌经常分三个时期,乙肝或丙肝发展为肝硬化再发展为肝癌。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率。正常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是降低肝癌罹患风险的优选策略。

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剧毒和强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产生于霉变的粮食中,玉米和花生更容易被其污染。黄曲霉毒素可引起基因突变、肝细胞变性坏死,进而引起细胞癌变。因此,减少霉变食物的摄入,可预防肝癌的发生。

其他的高危因素还包括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如血吸虫性肝硬化等。

早期无明显症状的“哑巴癌”

陆伟指出,三种类型的肝癌在疾病的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在体检,或感到不适到医院检查时发现的,此时多数已被诊断为中晚期。因此,肝癌又被称为“哑巴癌”。值得一提的是,肝细胞癌因为常合并乙肝肝硬化,早期可出现与肝硬化相关的症状及体征,如腹水、肝掌、蜘蛛痣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引起的呕血等。疾病进展至晚期,由于肿瘤消耗可出现营养不良、消瘦等全身症状。肝内胆管癌由于发生在“树枝”这样的脉管结构,在晚期若侵犯更大的“树枝”或“树干”影响胆汁的排泄时,则会出现黄疸症状。

因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不断呼吁对肝癌进行早筛早诊。他强调,“降低癌症风险必须做到‘防’‘治’两手抓,缺一不可。针对肝癌的疾病管理,近年来我们积极提倡尽早筛查、尽早就诊、尽早治疗。肝癌患者如果能在早期或极早期被发现并进行根治性治疗,能显著提高5年生存率,减少国家医疗支出,极大降低肝癌给病患家庭带来的伤害。 ”

可喜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领衔的团队研发并科技转化“7种微小核糖核酸检测试剂盒”( miRNA7),构建肝癌早期诊断新技术,仅需采集0.2毫升血浆,经综合评估就可准确诊断肝癌,灵敏度为84%、特异性为88%,可筛查出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癌患者。

据了解,肝癌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常规超声检查和AFP检查。据报道,30%左右的肝癌患者为 AFP阴性。据介绍,应用miRNA7检测,性能超出传统AFP检测约35%,可预警肿瘤进展,同时配合影像学检查,可显著提高对各种临床分型肝癌的诊断效能,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医学科学报》 (2024-04-19 第6版 封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