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3-8
选择字号:
两会热词

沈建忠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建忠

加快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近年来,以非洲猪瘟为代表的重大动物疫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新冠,以及多种人兽共患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扩散。面对这些具有高度致病性及传染性的疾病,开展感染致病机制以及药物与疫苗研发等至关重要,而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其中发挥的平台支撑作用不可或缺。”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建忠呼吁,进一步加强我国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P3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根据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不同,安全防护等级分为四级,一级最低,四级最高。沈建忠介绍,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涉及医疗、疾控、海关检疫、药物及疫苗研发等多个领域。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存在数量不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以P3实验室为例,截至目前,美国的P3实验室超过1500个、英国有400余个,而我国不到70个,且存在地域和领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对此,沈建忠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布局,加大P3实验室建设和投入力度。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域和行业领域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将P3实验室增加到500个以上,为重大疫情和外来疫病监测、病原生物学与感染致病机制研究、疫苗与药物研发等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第二,进一步加强管理。生物安全实验室涉及多个领域,由多个部门监管,建议统筹安排,组建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牵头部门,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与协调机制,明晰各部门在综合性交叉问题上的管理职责,完善实验室的宏观监管体系和协调机制。

第三,加强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如设立生物安全专业,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制订国家生物安全战略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生物安全战略人才队伍;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增强风险意识,切实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际操作水平。

赵宏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

赵宏

生物医药产业亟待创新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长期规划、健康发展。这就要解决好有人愿意投、企业研发快、患者用得起等关键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赵宏说道。

然而,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因此,赵宏建议,首先从政策和经费支持角度鼓励开展临床问题导向的应用基础型研究,以产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目标。鼓励有关部门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给予资金补助;引入产业方共同设立基金,促进成果转化;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生物医药领域;进一步加大央企对于早期研发、早期产品这一相对风险大、其他投资机构不愿意投,但产生原创以及颠覆性产品概率高的领域的投资比例。

其次,建立健全产学研融合机制,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市场价值实现主体,以科研院所和医药类高校为研发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破除三个主体之间协同和转化的政策壁垒,进一步简化科技人员在职创新创业的手续,保障其合理收益,破解身份困境,解放生产力。建立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生物医药类专利和成果转化信息平台,零距离对接投资机构。

再次,完善产业配套政策支持。出台税收、产业资金支持等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融资尤其上市时给予一定优先政策,激活资本市场,提高投资动能。

最后,通过完善多层次支付体系提高创新药械的可及性。加强医保与商业保险的有机结合,建立合理的共同付费制度。

吴德沛

全国政协委员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

吴德沛

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

生物医药是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园区构建具有全球卓越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虽已形成一定规模,但部分生物医药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发展韧性不足,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建议,进一步发挥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持续推出更多全产业链开放创新举措,营造生物医药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生态。

首先,要引导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一方面,夯实欧美市场基础,鼓励有条件的医药企业到欧美设立研发中心,形成国际国内双中心模式,同时保持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另一方面,建议国家层面在人才、税费、药事法规等方面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集中组织创新药企前往“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产品推广。

其次,要平衡“医保+集采”和产业发展,实现降低医疗成本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一方面,建立高价值创新药上市保护期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创新药新适应证直接入医保机制。

再次,全方位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企业通过资源重组做大做强。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为纽带,通过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进行兼并重组,加快建立完善的医药研发生态链。鼓励企业间产品管线交易,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企业通过产品管线交易合理优化领域布局。

最后,要加快国产医疗器械推广应用,支持国产器械加速进入公立医院。一方面制定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目标;另一方面,积极营造使用国产品牌的氛围,加快建立国产品牌应用示范基地。

《医学科学报》 (2024-03-08 第4版 封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