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3-1
选择字号:
为爱呐“罕”

 

编者按

今年2月29日是第十七个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罕见、点亮生命之光,弱有所扶、践行人民至上”。

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065%到0.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诊断难、用药难、药价高,是罕见病患者面临的“三道坎”。全球最大的罕见病数据库(Orphanet)显示,目前全球已知罕见病种类超过7000种。其中,出生或儿童期发病的罕见病占比50%~70%。

目前,罕见病筛查的常见方法包括新生儿代谢筛查、遗传咨询和靶向筛查等。新生儿代谢筛查是在新生儿产出后进行血液及尿液检测。这种方法可以对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基丙二酸血症等常见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以早期治疗干预,改善预后。对于有罕见病家族史的家庭,在计划怀孕前或孕期,可以通过遗传检测评估罕见病遗传风险。靶向筛查则是面向特定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酶活性检测,进而实现早期诊断。

近10年,全球有关罕见病的临床前和临床开发阶段的药物数量不断增加。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2年,全球研发中的罕见病药物从682个增加至5215个,年增长率为24%。我国研发中的罕见病药物也从62个增加至840个,年增长率为34%。

但是,对于部分区域的罕见病患者而言,纳入医保目录的罕见病药物依然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障碍。为此,本期编辑部采访了多位专家,请他们分析其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期望能为罕见病患者带来更多福音。(详见4~5版)

《医学科学报》 (2024-03-01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