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近的瘟疫》,[美]劳里·加勒特,杨岐鸣、杨宁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6月出版,定价:39.00元
◎李春雨
“人类与传染病的关系正在进入一个剧烈变化的时期。”二十多年前,美国著名女作家劳里·加勒特作出这一预测。而此后的数十年间,世界经历了疟疾的死灰复燃、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突袭,以及甲型流感的侵扰,无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受到威胁;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大流行更是改变了全人类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名杰出的新闻科学记者,加勒特曾获得皮博迪奖、乔治·伯克奖和普利策奖,是首位囊括这三大新闻奖项的得主。她现在担任美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著述颇多,其中获得普利策奖的《逼近的瘟疫》正是其代表作。“SARS显示出一个新时期——全球流行时期的到来。”加勒特在书中警示,传染病已不再是孤立的个体问题,而是事关全球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危机。
《逼近的瘟疫》是一部充满洞察力和警示意味的纪实文学作品,其中全面记录了近年来全球重大流行病的发展轨迹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艾滋病、耐药结核病到SARS、禽流感等,该书不仅展现了这些疾病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还透视了它们对全球公共卫生系统提出的严峻挑战。
打破乐观的假象
《逼近的瘟疫》的前言回顾了1988年,一群病毒学家齐聚美国国家科学院,探讨病毒正在发生的奇异变化。会议得出的结论震惊了所有参会专家,而当时的科学研究与资源投入显然无法应对这样的威胁。尽管这次会议极具警示意义,但当时的公众和媒体几乎未加关注,目光更多集中在“伊朗门”丑闻等政治事件上。
在20世纪,西方科学家普遍认为,传染病威胁已被战胜,因而将研究重点转向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甚至削减了传染病领域的研究拨款。这种盲目自信在SARS暴发后彻底被打破。彼时全球才意识到,传染病并非仅殃及小范围人群,例如一些毒品注射不当和性行为不端的人,而是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病原体的耐药性突变以及病毒的卷土重来,促使科学家乃至全社会重新审视疾病带来的长期威胁,并摒弃了对传染病的轻视和麻痹思想。
全球化疾病传播的困境
如今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贸易、旅游和移民加速了疾病的跨国传播,同时暴露了公共卫生系统的脆弱性。从航空运输的便利到城市化的扩展,人类活动频率增加,空间距离不断缩短,一方面推动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疾病的迅速传播创造了理想条件。《逼近的瘟疫》描述了多起新兴疾病的传播轨迹,如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的蔓延,以及艾滋病如何从局部社区扩散为全球性疫情,清晰地展现了传染病如何借助全球化迅速跨国传播。加勒特在书中引用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的观点指出:“人类历史上的每一场灾难性流行病,都是人类进步造成的啼笑皆非的后果。”
加勒特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全球化对疾病传播的复杂影响,同时也探讨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干预如何导致生态失衡。例如,森林砍伐、湿地开发和农业扩张等人为活动,不仅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屏障,还为病毒跨物种传播打开了大门。在这个相互联系的世界中,任何地区的健康问题都可能迅速演变为全球性挑战。
科学进步与伦理挑战
《逼近的瘟疫》还深入分析了科学技术在抗击瘟疫中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许多疾病能够被早期发现和治疗;另一方面,滥用抗生素、疫苗接种覆盖不足以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反而加剧了病原体耐药性上升的问题。加勒特指出,科学进步并非万能解药,人类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短期利益与长期伦理之间的矛盾。
书中特别在抗生素耐药性方面进行了深刻讨论。加勒特通过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病例,警示了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灾难性后果。如她所述,病原体的进化速度超出想象,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反而加速了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原本可控的疾病变得棘手。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科学研究必须注重预防性措施和全球合作,而非单纯依赖技术解决方案。
公共卫生的困境与缺失
疫苗接种作为应对传染病最理想、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却因经济利益的驱动受到严重限制。书中指出,由于缺乏商业利润带来的动力,贫困地区急需的疫苗常常因“无利可图”而被忽视。这种市场导向的弊端,阻碍了疫苗覆盖面的扩大,延缓了新疫苗的研发与应用。此外,疫情监测作为疾病控制的基础工作,也因资金短缺和管理不善而形同虚设。
实地流行病学家的缺失,进一步暴露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弱点。书中提到的“疾病牛崽”精神,代表了对科学探索和现场考察的执着。然而,由于经济回报不足,更多的年轻科学家们望而却步。这不仅让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失去关键的人才储备,也让传染病研究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叙事视角与文学价值
除了对科学和政策的探讨,《逼近的瘟疫》中运用的叙事手法同样令人称道。加勒特以记者的敏锐视角和文学化的笔触,将复杂的科学议题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她通过具体的人物与事件,将宏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还原为鲜活的场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传染病对个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例如,在描述埃博拉疫情时,她不仅描绘了医护人员与病毒作斗争的惊险场景,还展现了社区在恐慌与希望之间的挣扎,令人深刻感受到瘟疫的社会维度。
加勒特的语言风格简洁有力,兼具科学性与可读性。这种平衡使得《逼近的瘟疫》既适合专业人士,也能吸引普通读者。她通过严谨的调查、丰富的案例和清晰的逻辑,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关于疾病传播与人类抗争的全景画卷,使其作品成为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新兴传染病威胁人类生存的经典之作。
警钟长鸣,行动刻不容缓
《逼近的瘟疫》不仅是一本简单的科普书,更是一个关于人类生存与未来的深刻警示。尽管该书出版数十年,其核心观点在当下依然意义深远。从埃博拉病毒到新冠疫情,书中揭示的问题持续在全球范围内反复上演,表明了传染病对人类社会威胁的持续性。这种威胁不仅是科学领域的挑战,更涉及人类的价值选择与社会行动。
面对未来,科学家与政府、社会如何联手采取措施,以尽可能防止灾难的发生?人类又该如何建立更具韧性的公共卫生体系?在科技发展与伦理之间,如何实现平衡?如何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公平?这些问题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逼近的瘟疫》以丰富的细节和深刻的分析,为人类应对传染病的长期博弈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方向。
不过,加勒特在书中已向读者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人类与疾病的斗争,终究是一场对自身行为的反思。瘟疫从未远离,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快速的反应以及全球范围的合作,人类才能在这场关乎生存的斗争中站稳脚跟。
《医学科学报》 (2024-12-27 第12版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