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2-20
选择字号:
AI+心血管影像探索精准诊疗新策略

 

本报讯 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教授卜军牵头的“缺血性心血管病机制与干预”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临床医生、影像专家、生物医学工程专家、基础医学科研学者、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专家……这一个由6位中青年国家级人才组成的“医学创新团队”,长期致力于缺血性心血管病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已在“人工智能+心血管影像”领域取得多个突破性进展,研发了适用于社区人群的早期筛检和精准诊断新技术,推动了心血管疾病防治关口前移。

针对缺血性心血管病早诊早治的瓶颈难题,团队开展了从斑块破裂源头到急性心梗再灌注治疗策略的系列原创性研究,并充分利用医工交叉临床转化的优势,自主研发了系列中国原创技术和创新器械,指导缺血性心血管病早诊早筛和精准防控。

“致心血管猝死高危斑块的早期检出是降低心血管死亡的关键。”卜军介绍,团队建立了斑块易损性评估新方法,提出了冠脉不稳定斑块国际新型分类标准,并实现互联网远程血流储备分数的智能筛查和无创冠心病精确诊断。

针对亚临床心肌损伤难以早期发现的临床瓶颈,团队结合心肌无创类病理与影像学特征,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学智能化心血管事件预警流程并指导精准分层与干预,为早期心肌损伤筛查提供了高度可重复性的精准评价工具。

同时,团队也积极开展社区人群调查,以期推动缺血性心血管病的防控关口前移,降低社区人群心血管事件风险。他们深入社区,了解居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和社会心理等不良行为方式,并根据社区人群的流行病学信息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同时,团队特别关注了睡眠模式对社区人群健康的影响,并由此探索更合理的睡眠模式和倒班工作模式。

卜军介绍,目前,团队已合作开发了社区人群心血管病代谢风险的精准分型和早筛技术,建立了社区代谢高危人群。针对社区人群的不良代谢行为方式,开发了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主动健康数字处方,推动了缺血性心血管病的防控关口前移。(江庆龄)

《医学科学报》 (2024-12-20 第11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卫星十二号进入预定轨道,将开展技术试验 科学家提出3D通道迷宫药物缓控释放机制
南极海冰损失或致风暴增加 十年遥感路,拓展海南新“视”界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