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明伟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1-15
选择字号:
复旦团队揭示流感全球传播“密码”

 

余宏杰指导团队成员开展实验。研究团队供图

本报讯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余宏杰团队联合牛津大学教授Moritz Kraemer、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Philippe Lemey、英国皇家兽医学院教授Oliver Pybus等在季节性流感的传播动态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

在历史长河中,流感病毒凭借其抗原性易变、宿主生态多样性等特质无数次威胁人类健康。研究季节性流感的全球传播模式对于制定流感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余宏杰课题组整合全球流感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基因序列数据和人群航空流量数据,将全球分成12个区域,在贝叶斯系统动力学的框架下重构了大流行前期、大流行期的急性阶段、大流行期的转变阶段和大流行后期的季节性流感传播模式,并估计了传播的相关参数和潜在驱动因素。

研究发现,季节性流感的活动水平和区域间航空流量均经历了“下降后恢复”的过程。在时间异质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框架下进一步结合基因序列数据,研究发现区域间航空流量是四个时期全球季节性流感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通过估计地理进化树中的主干区域,科研人员发现大流行期间,南亚和西亚分别是维持A型流感和B/Victoria循环的关键区域。

为评估大流行期间不同流感季的传播强度和传播模式相似性,团队又进一步运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季节性流感传播的恢复,发现大流行后期全球季节性流感传播的模式和强度已基本恢复至大流行前水平。

研究进一步以亚型流感病毒A(H3N2)为例,估计了非洲、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毒株循环持久性,发现其在大流行期间显著升高,提示相对独立的进化和循环。通过构建分层贝叶斯回归模型,研究发现抗原漂移和区域间人群移动与大流行期间循环持久性的升高显著相关。最后,研究人员评估了近年来每种季节性流感的基因多样性和选择压力,并探讨了B/Yamagata谱系“消失”的潜在原因。

期刊同期邀请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Pejman Rohani和Justin Bahl撰写了观点性述评。述评指出:“此研究强调非药物干预措施对病毒传播、病毒多样性和抗原进化方面的影响,也指出了大流行对流感生态学和进化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 (张明伟)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q3003

《医学科学报》 (2024-11-15 第3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