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9-1
选择字号:
于世英:我国安宁疗护事业供需失衡

于世英

“我国存在安宁事业供需失衡的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于世英在2023清华中元论坛上指出,受我国传统文化习俗、人口老龄化程度、慢性疾病发病人数、独生子女众多等因素影响,我国正处于老龄少子社会,更需要安宁疗护社会化、专业化服务。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安宁疗护服务正处于起步阶段。

于世英指出,安宁疗护服务当前的发展目标是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估4b水平,将缓和医疗全面整合纳入主流医疗服务。按照WHO缓和医疗评估4b安宁疗护机构基本标准计算,北京市人口约为2189.3万,需设立328家安宁疗护服务机构。仅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四个城市的需求量之和就超过1200家,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截至2020年底,国内设立安宁疗护科的医院仅有510家。这真实地反映了供需失衡的现状。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今年3月公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805号建议〈关于规范养老机构安宁疗护医疗服务内容的建议〉的答复》标志着安宁疗护服务在我国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于世英以北京为例介绍,2020年北京安宁疗护病床位仅有64张,到2022年已上升至640张;2023年,北京安宁疗护中心实现了零的突破,共计6家。“无论水平高低,至少它是一个很好的行动。”于世英评价道。

于世英介绍了三种中国安宁疗护及缓和医疗的未来发展模式。模式一是疾病学科与缓和医疗的整合服务模式。以肿瘤学科为例,肿瘤专科医生除掌握肿瘤学诊疗技能外,还应该掌握缓和医疗的基本技能。模式二是缓和医疗专科服务模式,建立缓和医疗专科学组甚至专科医院。模式三是安宁疗护专科服务模式,基于不同需求的服务场所,分为医院、社会、居家、医养结合和远程服务模式。建立医院、社区、居家多模式服务场所三级联动无缝服务体系,可以在地理和心理两个层面让患者就诊离家越来越近。这个家既是物理距离的家,更是病人心里的家。

“安宁疗护的发展与成效可以通过死亡质量评估来体现。”于世英表示,死亡是多维体验,死亡质量被认为是对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及临近死亡的整个过程的整体评估与主客观感知。2010年至2020年,参与死亡质量评价的国家及地区由14个增加至81个,评价指标由2项增改为13项。我国死亡质量的水平也在此期间有所提升,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安宁疗护服务水平的进步。

于世英还指出,安宁疗护作为学术专科,其发展面临许多困惑。提供优质安宁疗护专科服务的专业化团队,包括但不限于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照顾者、管理者等。安宁疗护不仅需要人文关怀,还需要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让安宁疗护与医患持久互信。专业技能是解决病人躯体和精神心理痛苦的关键。

此外,于世英认为,仅依靠继续医学教育发展安宁疗护远远不够。对于医学生的教育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在医学教育的选修课、专业课、必修课中推进安宁疗护课程仍是有待解决的专科发展难题之一。除此之外,安宁疗护专业人员培训及准入资质、医护人员及非医疗序列人员的发展及晋升以及是否且如何将安宁疗护纳入规培,都是该专科发展道路上有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发展安宁疗护事业,不仅是因为我国安宁事业供需失衡,更是因为提供优质的缓和医疗是一项道德义务,这对实现全民健康覆盖至关重要。安宁疗护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我们虽然不能阻止死亡,但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悲痛。安宁疗护虽然听起来不是一个高新技术,但确实是一种颠覆性的创新,因为它用医学专业技术改变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医学科学报》 (2023-09-01 第5版 封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