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维维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8-18
选择字号:
近期气候变化可减少蚊媒疾病的影响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报讯 美国科学家发现,能阻断登革热病毒等蚊媒病毒传播的沃尔巴克氏体细菌到本世纪30年代可能依然有效。不过,其在更长期气候变暖情景下的效果还不确定。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

包括疟疾、登革热和寨卡病毒感染在内的蚊媒疾病影响着数百万人,随着气候变化对这些疾病的地理分布和流行率的影响,它们可能在今后的气候条件下构成更大威胁。一种前景较好的生物防治技术是用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细菌的蚊子取代野生蚊子,这种技术能阻断各种蚊媒疾病病原体的感染和传播。

沃尔巴克氏体细菌的多种菌株已被导入不同的伊蚊物种,并在拉丁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开展了试验,其中大部分使用了wMel菌株。不过,wMel菌株的效力可能会在热应激下减弱。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Valeri Vasquez和同事基于wMel菌株的数据以及对未来热浪严重程度的预测,建立了一个蚊子种群动力学模型,以了解澳大利亚凯恩斯和越南芽庄的升温对wMel菌株的影响。这两个城市之前已经成功开展过田野试验。

研究人员指出,近期(本世纪30年代)气候变化不会对该技术造成影响,但研究也揭示了wMel菌株在温度高变率和更长期气候变化下的潜在脆弱性。研究者预计,本世纪50年代的热浪可能会比30年代(平均9.7天)的持续时间更久(平均24天),而这会对wMel产生负面影响。

他们认为,更炎热和更频繁的热浪可能会削弱wMel的效力。作者总结说,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了解wMel的阈值,并针对蚊媒疾病开发适用性更好的方法。(冯维维)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58-023-01746-w

《医学科学报》 (2023-08-18 第10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