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6-2
选择字号:
打破信息孤岛,填补脑科学转化“鸿沟”

 

■本报记者 沈春蕾

近日,2023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之一 ——中国北欧数字医学全球创新论坛召开,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投资人等围绕“脑科学、基因科学与数字医疗融合创新发展——推动中欧数字医疗与健康前沿科技合作”主题畅所欲言。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难点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被称为‘死亡之谷’,这是目前中枢神经药物开发最大的一个难点。”

“为什么这么难、没办法突破呢?”深圳理工大学(筹)生命健康学院院长王玉田解释说,大脑中枢非常复杂,要依靠药物实现精准治疗,必须了解大脑如何工作,尤其是发生病变时,了解大脑工作机制才能找到精确靶点。当前,面对复杂的大脑,人们只能用动物模型等进行研究,因此,很难真正找准与人有关的疾病靶点。

王玉田发现,正在开发的相关药物很难实现临床转化,虽然一些药物的基础研究做得不错,但在临床试验时设计不合理。他以中风为例介绍:“中风是急性疾病,抢救时间最关键。如果按照原来的药物设计思路,需要做一整套检查,至少耗费3至4个小时,显然达不到对抢救时间的要求,再好的药也无法及时发挥效果,这就是临床设计不合理。”

王玉田呼吁:“要想填补脑科学转化‘鸿沟’,就需要基础科学家和临床医生进一步紧密沟通合作。”

数字人帮助医生实现“分身”

近年来,在数字医疗领域,人工智能(AI)技术不仅积极融入其中,并且大放异彩。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王鹏举例说,AI已应用于早筛阶段或者病人评估阶段,比如评估中风病人的康复能力、评估老人跌倒的风险、筛查青少年脊柱侧弯等。

2022年,英特尔开始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合作开发数字人医生。此外,王鹏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技术应用,比如多模态融合技术已应用于医学院临床上的数字化培训。

谈及数字医疗产业面临的挑战,王鹏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有限的跨学科合作过程中,跳出各自的领域寻求融合;二是在商业上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这是企业生存的前提。

最大的挑战是信息孤岛

数字医疗正在形成一个产业,尤其是脑疾病领域,吸引了不少投资机构的关注。

维梧资本董事总经理刘卫东说,在20多年前,癌症没有太多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采用化疗,副作用较大、病人生存质量较差。当年对制药界来说,癌症和免疫是两个重点关注的领域。20多年后的今天,癌症正在成为一个慢性病,投资领域也在转换风向。

“今天的脑疾病领域有点类似20多年前的癌症疾病领域,正在进入CNS(中枢神经系统)精准诊疗阶段。”刘卫东说,“脑疾病是比癌症更难治的病,即使再过20年,也不一定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随着精准诊疗不断深入,有望对每个患有CNS疾病的病人进行分层诊疗,这一治疗手段将会被推广。”

刘卫东认为,脑科学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信息孤岛,当前一些专利还在科学家手里。他希望未来脑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士可以打开分享交流的窗口,及时分享数据、信息、资源。

《医学科学报》 (2023-06-02 第11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