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双虎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6-2
选择字号:
首个东亚人群炎症性肠病基因图谱绘制完成

 

本报讯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教授刘占举团队联合美国学者黄海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教授李明松在《自然-遗传学》发表论文,阐述了东亚人群与欧洲人群在炎症性肠病相关基因位点上的差异,为疾病治疗的本土化、精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引。

炎症性肠病是一组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发病部位常可累及整个消化道黏膜。典型症状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肠梗阻等,还可出现巩膜炎、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等肠外表现。既往虽已开展大量研究,但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基因表型研究成为学界热点。目前,大多数遗传研究是通过欧洲人群数据得出的,非欧洲人群中只开展了少数小样本量的研究。这限制了对炎症性肠病生物学研究的认知。

因此,刘占举团队开展了迄今最大规模的东亚人群炎症性肠病相关基因研究,包括14393名病例和15456名健康对照,绘制出首个东亚人群炎症性肠病基因图谱。研究发现了东亚人群中的80个炎症性肠病基因位点,其中有16个是从未报道过的新位点。同时,有54个基因位点首次在东亚人群中发现,其中有38个是在欧洲人群中已报道的,这也表明炎症性肠病的遗传效应总体上是趋于一致的。通过与国际炎症性肠病遗传学联合会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该研究使炎症性肠病相关基因位点的总数扩增到320个。

“由于不同人群炎症性肠病基因位点存在差异,利用遗传信息预测个人疾病风险的能力可能不同。”刘占举说,“研究通过多基因风险评分评估后发现,使用来自东亚和欧洲两个人群的数据时,对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病理预测的准确性有了实质性提升,这为炎症性肠病本土化、精准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双虎)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8-023-01384-0

《医学科学报》 (2023-06-02 第9版 国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