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4-21
选择字号:
清华大学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成立

 

成立仪式现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供图

本报讯 近日,清华大学揭牌成立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移植仿生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担任院长,将推动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与清华优势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建设临床驱动型与超学科融合式卓越器官移植中心。

据悉,同日还举行了“清华大学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国际论坛”。来自国内外400多名海内外专家,围绕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的国际前沿问题展开深入学术研讨。

“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再生医学是当今医学研究的重点前沿领域,清华大学引领性地提出临床驱动型医工结合式的新医科发展模式,希望移植仿生院的建设能推动产出系列重大创新性成果,惠及我国众多终末期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在致辞中表示。

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指出,当前处于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健康中国的关键时期。他希望,移植仿生院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问题作出清华贡献。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希望,充分利用和支持清华移植仿生院这个平台,为发展国家器官捐献移植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清华贡献。

“器官移植是医学领域的重大前沿技术,是一个国家医学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指出,清华大学成立移植仿生院锚定这个尖端医学领域深耕,是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国家战略的务实举措,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应有之义。他希望学校继续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进一步整合优质学术资源,系统集成,创新突破,着力破解制约我国器官移植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助力国家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据董家鸿介绍,移植仿生院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世界科技前沿建立的清华大学校级实体科研机构,汇聚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精密仪器、材料科学、数智科技、医疗管理和医学法学等多个交叉融合的学科群,将以临床驱动型与超学科融合式新医科发展模式,着力攻克制约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和技术瓶颈问题,打造引领全球的移植与仿生科技创新高地以及国家行业治理的高端智库。

目前,该研究院已经确定了六大研究方向,包括移植生物学、移植肿瘤学、器官再生修复、器官仿生工程、组织工程、移植伦理与法治。

随后,在论坛特设的“器官移植院士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尔丹、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晔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肇隆、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中国科学院院士窦科峰作主题报告。在“器官移植国际前沿论道”环节,国内外专家围绕器官移植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学术分享。(张思玮)

《医学科学报》 (2023-04-21 第11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