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祎琪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2-8
选择字号: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肩负医学科技创新重任

 

◎陈祎琪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前往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参观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利用到地方考察调研的机会,一次次深入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区域,同科技工作者面对面交流,了解重大科研进展,研究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释放了始终聚焦科技创新的鲜明导向。诚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广大医学工作者也需肩负起医学科技创新的重任。

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全行业研发投入逐年提高,创新产品不断涌现。《2023年医药研发年度回顾》显示,中国目前共有5402条药品管线,比2022年的管线数量上涨23.22%,占全球管线数量的23.6%,远超全球管线5.89%的增长率。中国不仅稳居第二大药品研发大国,更成为全球医药研发市场中的一匹“黑马”。

同时,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肿瘤患病率高、晚期患者多、人均卫生支出偏低,医疗需求尚未获得完全满足;研发型医药企业少、世界顶级医学研究者少,医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要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解决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卡脖子’问题”。

而要解决这些难题,首先应加强基础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其次,应夯实人才基石。在人才评价中统筹好破“四唯”和立“新标”,确立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完善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以更好激发医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如此次参观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造就大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小到一枚药片,大到诊疗设备,医学科技创新关系千行百业、千家万户。当前适逢中国医学健康事业发展的最佳历史机遇期,医学科技创新应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广大医学工作者应围绕一系列医学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坚克难,促进医工、医理、医信、医学与生物、医学与人文方面进一步交叉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赋能医学科技创新,才能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优质、高效、经济的新型医疗服务,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医学科学报》 (2023-12-08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