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昊昊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6
选择字号:
研究揭示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发病机制

NOTCH2NLC小鼠代表性图像。 研究者供图

本报讯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博士潘永诚、教授唐北沙和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教授金鹏合作,在《科学进展》发表了关于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该研究构建了国际上首个NIID转基因小鼠模型和来源于NIID患者的人神经祖细胞(hNPCs)模型,并解析了异常选择性剪接在NIID发病中的作用。

NIID是一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异质性大,病理上以广泛存在于中枢、周围神经系统及外周组织细胞中核内嗜酸性包涵体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痴呆、肌无力等,还可见帕金森样症状、小脑共济失调、震颤等运动障碍,以及发作性的意识障碍、感觉障碍等症状。

2019年,湘雅医院曾率先在国际上报道了NIID的致病基因——NOTCH2NLC基因,其GGC重复异常扩展突变(简称GGC重复)与NIID相关,并提出“NOTCH2NLC基因相关疾病”概念,成果发表于《美国人类遗传学》。2020年,该院又发现NOTCH2NLC基因突变与原发性震颤相关,并开展了表型-基因型关联研究,发现GGC重复次数、GGC重复组成与疾病表型的相关性,相关成果发表于《大脑》。

该项研究中,团队用上述模型首次报告携带GGC重复的NOTCH2NLC基因通过经典翻译或核糖体框移等方式,翻译产生多聚甘氨酸、多聚丙氨酸和多聚精氨酸等毒性蛋白,形成广泛的核内和核周聚集物,导致严重的神经损伤并引起模型小鼠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精准模拟了NIID的病理和临床表型。

团队又进一步利用上述模型深入解析了选择性剪接调控因子hnRNPM功能障碍引发NIID的分子机制,为NIID的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王昊昊)

相关论文信息:http://doi.org/10.1126/sciadv.add6391

《医学科学报》 (2023-01-06 第6版 国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