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9-30
选择字号:
王逸平:舍身忘我 研发“首选新药”

 

王逸平(1963年2月—2018年4月),心血管药理学家,中药现代化的开拓者,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主要发明人之一。长期致力于心血管活性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分子机理研究以及心血管药物的研发,为我国新药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等。2018年被追授为“时代楷模”,2019年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王逸平长期患克罗恩氏病,靠自己注射止痛针坚守在科研岗位上。他原定到武汉参加学术会议,但工作人员却没有在机场接到王逸平,电话打到他的实验室。学生们打开他办公室的门,才发现他躺在沙发上,永远离开了他钟爱的新药研发事业。沙发前的茶几上还放着他使用过的注射针筒和两支解痉针剂。

选择决定了人生的方向和道路。王逸平把党的要求、国家的需要、人民的期盼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和奋斗目标,并坚持始终。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将个人成才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服从于国家利益,把自己的才能无私地奉献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他说“药学研究的每一份付出、每一点进步,都能为百姓生命健康带来一丝希望”“选择了新药研究就是选择了科学长跑”。为此,他用一生的行动践行承诺。在药物所工作30年,他始终坚持研发创新药物的科研方向,与生命中的时间赛跑。

新药研发追梦人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为此王逸平长期从事心血管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及心血管药物研发。1994年起,王逸平与宣利江合作,率领研究团队历经13年不懈努力,终于成功研发了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该项目被列为国家发改委中药现代化示范项目,已在全国50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使2000多万患者受益,累计销售额突破250多亿元,被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医药品种之一,成为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典范。王逸平无愧为中药现代化的开拓者。

新药研究的道路充满荆棘和坎坷,没有哪一个新药不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才成功的。在这样一条无比艰险的探索之路上,王逸平孜孜以求“做全世界临床医生首选新药”的梦想。他曾在毕业典礼上勉励毕业生时说:“碰到困难和低谷,要时刻提醒自己‘再战一个回合’,能够坚持‘再战一个回合’的人,是不会被打垮的。”他始终“不忘初心”,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从关附甲素到银杏叶胶囊,再到丹参多酚酸盐、硫酸舒欣啶;从药理研究到申报临床,再到新药审批上市,王逸平以“再战一回”的毅力和勇气面对所有挑战和磨难,一路前行。

对王逸平来说,新药研究之路如此,人生之路亦如此。1993年,年仅30岁的王逸平被确诊患有克罗恩氏病,即肠道炎症性疾病,同年手术,切除了一米多的小肠。曾经学医的王逸平非常清楚,克罗恩氏病目前无法治愈,反复发作,只能靠药物控制,且极易引起并发症,这些会让他的健康状况越来越恶化。

好几次外出时王逸平突然发病,腹部剧痛、便血虚脱、几乎昏迷,他只能用手机向家人和同学求助。等亲友赶到,他已经瘫软在地,每次都是被抬回家的。然而症状稍微缓解,他又继续上班工作。因为患克罗恩氏病,怕引起腹泻,平时他不敢多喝水,时间久了,他又得了肾结石,从此两种疾病引发的剧烈疼痛交替折磨着他。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王逸平的身体日益虚弱,体重不足百斤。

为了赢得更多宝贵的科研工作时间,王逸平在办公室冰箱中常备着止痛针和急救药,他总是通过服药和自己打针来缓解病痛。2018年年初,王逸平感觉自己的病情持续加重,尽管激素药物已经无法控制,但他仍不肯改用生物制剂,因为那是最后一道屏障。他选择通过加大服用剂量来延长激素药物的治疗时间,此时他想的是,“再争取十年时间,我可以做出两个新药!”就这样,在与时间的赛跑中他坚持了25年。

心血化良药造福百姓

丹参入药,在中国已有千百年历史,然而有效成分一直是个谜。如何让中药瑰宝重现价值?王逸平从解开有效成分这个谜团入手,对100多种丹参水溶性组分和化合物进行反复检测,终于发现了丹参乙酸镁的生物活性特别强。他大胆推测,这可能就是丹参最主要的有效成分,并提出了以丹参乙酸镁为质量控制标准来研制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的方向。最终的临床试验证明,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且疗效显著。

有人问王逸平:“一些类似药物的有效成分只控制在40%就申请做临床试验了,你为什么要将单一成分提高到80%、总有效成分做到接近100%?”他的回答简单干脆:“对患者负责。”丹参多酚酸盐一期临床试验,为了快速获得药物代谢的数据,王逸平撸起袖子,让护士埋针点滴,自己以身试药。他说:“一个好药,一个安全可靠的药,你要敢用到自己身上。”

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上市后,为了方便患者用药,他又开始研发口服制剂。因为丹参口服不吸收、利用度低,王逸平尝试了10多种方法都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曾有人劝说,国家法规要求也没这么严格,就这样吧。但他坚持以临床药效为标准,本着对患者负责的精神,又坚持了16年的口服制剂研究。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临终前,口服丹参制剂终于有了突破,遗憾的是,他却看不到结果了。

因为治疗房颤至今没有有效药物,王逸平希望用硫酸舒欣啶治房颤,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位与他合作的临床医生说,这是一个他致力于研究的“全世界临床医生首选的新药”,差一点就成功了。

言传身教耕耘新药梦

作为博士生导师、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王逸平十分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他认为,我国的复合型高等药学人才缺乏,以“出新药”为目标,药物所培养出的人才应该兼具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的能力,学生应更多了解临床研究、新药申报、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增加新药研发管线下游环节的实战经验。

他鼓励组里职工读研究生,大家都说他是个为别人着想的人。研究生们有时候对实验中的问题仅仅是流于表面的总结,而他则会为此彻夜不眠。动物实验由于个体差异性大,有时实验结果不理想,他从不责怪,而是组织大家讨论,然后自己晚上回去找原因,经常睡觉睡到一半就爬起来想,最后找到解决办法。他还把这些实验中的经验与教训归纳起来,形成实验室的各种操作规范。

他每天上班比学生早,下班比学生晚,周末学生们到所里,抬头总能看到5楼西北角他办公室的窗开着。王逸平用自己在新药研究上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为身边的职工和研究生树立了榜样,时时刻刻影响和鞭策着青年人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在他的精心培养下,许多研究生凭借 过硬的综合素质成为优秀的科研人才。30岁到55岁这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王逸平是在为解除患者病痛研发新药的艰难探索中度过的,也是在与自己的疾病漫长的斗争中度过的。

他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信心、坚韧的毅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和追求,体现了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为民造福的宗旨意识,执着追求、矢志创新的科学精神,坚韧不拔、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王逸平就是这样一位用自己朴实的言行铸就不平凡的科研人生的党员科学家。

(选自《科学家精神奉献篇》,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厉骏供稿,略有删减)

《医学科学报》 (2022-09-30 第7版 人物)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