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今年9月28日是第16个世界狂犬病日。据全球狂犬病控制联盟(GARC)网站报道,今年世界狂犬病日的主题是“狂犬病:同一个健康,零死亡(Rabies: One Health, Zero Deaths)”。今年采用这个主题的用意是为了聚焦“同一个健康(One Health)”,同时提醒人们要达到“2030年前零狂犬病(Zero by 30)”的目标——消除狗介导的人类狂犬病,是完全可能的。
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作,病死率几乎100%。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狂犬病在全球150个国家流行,主要发生在亚洲和非洲,每年导致5.9万人死亡。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狂犬病防控工作,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的2021年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数据,狂犬病排在第10位。
另外,我国狂犬病病例呈现“三多”特征:农村地区病例较多,农民占病例总数的65%以上;男性病例数约为女性的2倍;15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多。
为此,本期编辑部整理了狂犬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应急处理办法、存在与防控历史等,并阐释了今年主题的意义,以飨读者。
(详见4~5版)
《医学科学报》 (2022-09-30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