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9-23
选择字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
科技创新助力肿瘤精准医学发展

 

我国每年因肿瘤死亡的人数已达305万,肿瘤的新发病例位居世界第一。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癌症的五年生存率并不高,刚刚突破40%,而美国是66.7%,英国、加拿大、日本接近80%,有些北欧国家甚至超过了80%。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肿瘤疾病谱具有中国特色,胃癌、肝癌、食管癌和鼻咽癌都是中国特色的肿瘤。

肿瘤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发展它的分子流行病、精准预防和精神干预,在学术层面上要推进学科交叉。

目前,肿瘤精准医学发展非常快,也是我们研究探索的一个方向。

第一,精准预防。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基因组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在同样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下,即使接触相同的致癌物或致癌因素,每个人得肿瘤的风险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应通过科学手段确定高风险人群并对其给予重点预防。

第二,早期诊断。我国的肿瘤防治政策是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要加大基因层面和蛋白层面的科学攻关,因为它的改变要远远早于形态学的改变。通过遗传变异、表观遗传和代谢异常找到更多的标志物,为肿瘤进行早期诊断,提高疗效。

第三,个性化治疗和预后判断。目前临床上经常会出现两种情况——治疗不足和治疗过度。临床上对肿瘤处于同一期的病人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法,得到的临床效果却完全不一样。因为肿瘤有很多深层次的改变。P53突变、BRCA1突变、Ras突变、Wnt突变、EGFR突变的临床病理学看上去一样,但实际上,在分子层面的改变是不一样的,所以用相同的药物治疗产生的效果差异性很大。推进肿瘤个性化治疗势在必行。

近些年,靶向药物发展很快,特别是以肿瘤靶点为基础的肿瘤靶向药物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此外,基于分子特征的免疫治疗发展同样快速。如果只是单纯根据PD1/PDL1的表达判断是“冷”肿瘤还是“热”肿瘤,就会导致治疗覆盖面小,所以目前用PD1/PDL1结合化疗、放疗等方法让“冷”肿瘤变成“热”肿瘤,增加治疗受益面。

当前,多种PD1/PDL1靶向单抗在多种肿瘤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成功,给中晚期患者带来了希望,提高了5年生存率。但由于肿瘤自身及肿瘤微环境异质性,免疫单抗完全治愈肿瘤仍长路漫漫。

除了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未来发展方向应是基于肿瘤微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疗。RAS突变是许多癌症的基因驱动因素,如结直肠癌、非小细胞癌、黑色素瘤等。药学、化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专业人才经过共同努力,研发出了RAS突变小分子抑制剂,让靶向不可成药蛋白变成成药蛋白。未来期待有更多靶向药物进入临床。

另外,单细胞技术拓展了肿瘤精准靶向范围,通过测序技术研究细胞内在改变,提高肿瘤治疗敏感性。业界认为,单细胞技术是未来肿瘤精准医学的重要工具。液体活检可以应用于肿瘤精准诊疗中的癌症早筛、靶向治疗、耐药性检测、MRD检测和复发/疗效监测。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全链条肿瘤精准诊疗加速肿瘤精准医学的发展。

此外,临床数据、生活环境数据、遗传数据、生活方式数据、组学数据、病理学数据、临床检测指标、临床症状等通过AI+多模态数据分析后,可帮助医生精准诊疗。新药研发模型发生转变,基于类器官的新药研发更加贴近临床肿瘤的真实状态,帮助医生选择最佳治疗药物。这些都是未来肿瘤精准医学科研的重点方向。

《医学科学报》 (2022-09-23 第3版 封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