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双虎 黄辛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7-8
选择字号:
新研究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提供靶点

 

本报讯 近日,《肝脏病学杂志》在线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教授马雄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发现CD103+TRM细胞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肝脏中自身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核苷酸池氧化修复蛋白NUDT1对肝内致病性CD103+TRM的长期存活至关重要,这一发现为PBC提供了新型特异性治疗靶点。

马雄介绍说,PBC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旧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我国PBC患者基数很大,40岁以上女性群体的患病率约千分之一,其中30%~40%的患者对标准化治疗应答欠佳或者无法耐受该药物。并且,目前仍缺乏免疫靶向疗法。

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是PBC最典型的血清免疫学特征,AMA所识别的自身抗原主要为线粒体中的丙酮酸脱氢酶E2亚基(PDC-E2),PDC-E2特异性CD8+T细胞在PBC的胆管损伤中起关键作用。有研究指出,多种自身免疫病可能由组织驻留记忆T(TRM)细胞参与驱动,TRM细胞是一个最近发现的新型记忆T细胞亚群, 长期驻留于特定组织中不参与再循环。正是基于它的这种特征,有学者提出可能是它导致自身免疫病出现问题。

该团队研究发现,PBC肝脏中CD103+TRM细胞显著扩增并处于过度活化状态,它们是PDC-E2特异性自身反应性CD8+T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若靶向NUDT1抑制肝脏内CD103+TRM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可能有助于缓解PBC患者的免疫性胆管损伤。”马雄说,“这种疗法高度选择性地抑制了自身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既可以达到免疫抑制治疗目的,又可极大减少对PBC患者的脱靶毒性等副作用,具有可观的临床转化价值。”

(张双虎 黄辛)

《医学科学报》 (2022-07-08 第11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