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双虎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7-8
选择字号:
脑网络研究为阿尔茨海默病精准诊疗奠定基础

 

本报讯 近日,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刘勇团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周波团队合作,基于多中心功能磁共振影像数据,揭示了4种具有不同脑网络损伤模式的阿尔茨海默病(AD)亚型,并系统评估了这些亚型在功能连接、脑萎缩和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相关研究已在线发表于《生物精神病学》杂志。

“AD在病理分布、脑萎缩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异质性(个体化差异),这些异质性造成了该疾病早期误诊率较高,临床药物研发受阻。”刘勇告诉记者,“AD患者通常会出现涉及多个脑功能网络的脑活动异常,造成认知能力持续下降。然而,AD脑网络异常的异质性及其所对应的结构改变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研究结果发现AD患者存在4个稳定且可重复的功能亚型,每个亚型对应一个代表性脑网络(RFN),分别为前额叶网络、默认网络、扣带回相关网络和基底神经节相关网络。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4个AD功能亚型的网络损伤模式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正常老年人,亚型1具有轻微但弥漫的全脑功能网络异常;亚型2的功能网络异常主要集中于默认网络且伴随前额叶网络的异常升高;亚型3在前扣带回相关网络中存在显著降低,同时前额叶网络异常升高;亚型4的功能网络降低集中于双侧基底神经节,并伴随前额叶网络的异常升高。

该团队进一步利用ADNI数据库的随访信息发现,尽管亚型1的认知能力较好,但其疾病进展速度很快,而认知能力相对较差的亚型3下降速度最慢。此外,各个亚型在不同的认知领域中具有不同的变化轨迹。这一结果表明,识别脑网络的异质性有助于发现不同的认知损伤模式,未来则有望针对这些不同亚型给予精准的干预措施,从而有效地延缓疾病进程。

“不同的脑网络亚型对应不同的脑萎缩模式和疾病进程,这反映了潜在的不同病理机制,为研究AD的异质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周波说,“基于多中心、大样本定义的稳定且可重复的AD亚型,有望为AD的精准诊疗奠定理论基础,为优化临床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张双虎)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biopsych.2022.06.019

《医学科学报》 (2022-07-08 第8版 国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