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思月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5-27
选择字号:
仉建国:“深耕”脊柱畸形“田地”

2012年,仉建国(左)参加在温哥华召开的IMAST年会并做截骨加生长棒技术的大会发言。

仉建国(左)与前来协和医院学习的日本东京庆应大学医生研究畸形病人的影像资料。

■丁思月/整理

他是脊柱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尤其在脊柱畸形方面卓有成绩;他在世界上首次提出截骨联合生长棒技术治疗重度早发性脊柱侧凸;他的多项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优秀论文奖……他就是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仉建国。

朴素想法引导走上医学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还是凤毛麟角。高中时代,仉建国就萌发了考取医学院的想法。而这种朦胧学医梦,则是来自他的奶奶。仉建国的奶奶患有老慢支,一入冬,就开始整夜咳嗽、急促喘息、彻夜难眠。看着奶奶被疾病折磨,仉建国想,将来自己去学医,就可以让奶奶不那么痛苦。

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让仉建国在高考的“十字路口”走向了医学之路,并于1985年顺利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1991年,大学毕业后,仉建国被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彼时协和骨科历史辉煌,大师云集。北京积水潭医院首任院长孟继懋、天津医院创始人方先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创始人冯传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卢世璧院士等都曾在这里工作。这样一个大师汇聚的学科,让当时还是青年医生的仉建国心生敬慕。

骨科是一个难度很高的学科,对医生的及时反应、及时应对、手术技术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这些别人眼里的挑战,在仉建国看来全是优势。他无限神往地说,“骨科可能是最需要创造性的学科,我完全被它的魅力折服了”。3年外科轮转后,仉建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骨科领域的脊柱外科。

在骨科各大分支中,脊柱外科是最“惊险”的领域。中国最早的脊柱外科手术,就是由协和骨科的第一任主任George Wilson Van Gorder在1924年开展的胸椎管减压术;协和骨科吴之康教授在全国首先开展脊柱畸形手术治疗,并首先举办全国脊柱畸形学习班,培养了大批脊柱侧凸治疗专家;协和骨科邱贵兴院士创新性地提出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协和分型,这是目前世界上的三大主流分型之一。

大师们开创的辉煌,让后辈得以站在巨人肩膀上迅速成长。面对前辈的斐然成就,年轻的脊柱外科医生仉建国深感任重道远。他暗下决心,要沿着大师的脚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做好历史的传承。

10年磨砺,破解EOS难题

不负众望,经过近10年潜心探索和周密随访,仉建国团队在国际上首创“截骨短节段融合联合双生长棒技术Hybrid technique”,为困扰全世界脊柱矫形医生的难题——严重早发性脊柱侧凸(EOS)的手术治疗,提供了协和解决方案。临床上通常将10岁之前发生的脊柱侧凸统称为早发性脊柱侧凸,而这个时期正是患儿快速生长发育关键期,倘若治疗不及时,会对患儿造成严重的心肺功能损伤。

“特别是严重僵硬型早发性脊柱侧凸的危害更大。”仉建国说。所谓的严重僵硬型早发性脊柱侧凸是指患儿年龄小于10岁,脊柱畸形不仅程度重,而且柔韧性极差,处理起来难度高、风险大。

传统的矫形固定融合技术会严重限制患儿的生长潜力,患儿的脊柱和胸廓无法得到正常的发育,成年后难以正常生存;而传统的生长棒技术又因为矫形力量有限,无法有效控制畸形,极易出现手术失败,反复多次翻修手术对这些幼小的孩童来说无疑是噩梦般的经历。

“截骨短节段融合联合双生长棒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矫正严重僵硬型的脊柱畸形,最重要的是在充分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保留了患儿宝贵的脊柱和肺脏的生长潜力。经过验证,这一创新术式的长期疗效满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仉建国团队相关创新成果曾发表在国际脊柱领域权威的学术期刊Spine杂志上,他本人也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引起国际脊柱畸形学界广泛关注。

有观点认为,对于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早发性脊柱侧凸,应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地推迟手术时间,希望能为年轻的脊柱“购买”生长发育的时间(buy time)。

对此,仉建国表示,这种策略的确有一定道理,但主要针对相对较轻的早发性脊柱侧凸,而对于那些严重僵硬畸形,尤其是一些极端严重病例,“buy time”的代价太大,应该择期进行手术。

仉建国表示,倘若婴儿出生后即发现脊柱侧凸,家长们也不必过分担心,医疗干预措施通常需要在婴儿会站立行走之后。

“‘截骨短节段融合联合双生长棒技术’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且患儿需要定期回到医院进行手术撑开,一直进行到青春期结束再进行最终固定,这对于医生、患儿及家庭都是一个考验。”仉建国说,这一技术带给严重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的,不仅是生的希望,更是健康回归社会的信心。

不忘初心,推进持续发展

展望新百年,仉建国坦言,“能成为协和历届骨科主任中的一员,既是荣幸,也倍感压力。前辈成就斐然,吾辈望尘莫及,唯有传承‘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才能在新时代带领协和骨科走向更大的辉煌。”

不过,协和骨科也有很多先天局限,比如病床规模不大,骨科床位只有132张。在如此小规模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协和骨科的持续发展呢?对此,仉建国有着清晰思路。

第一,重点突出,补齐其他亚专业短板是协和骨科发展的战略。仉建国强调,脊柱畸形依然是协和骨科发展的重点,当然,还要发展其他亚专业,如关节、创伤、肿瘤、运动医学等。

第二,因材施教,重视人才培养。仉建国认为,人才是一个团队的核心,没有一个好的人才梯队,团队势必会走下坡路。有的年轻医生,做科研是一把好手,但临床可能差一些;有的人手术技术非常强,但基础科研较为逊色。所以协和骨科主张因材施教,对基础科研能力强的医生,重点夯实其外科基本功;对临床能力强的医生,重点培养临床科研能力。

第三,作为科室主任,仉建国认为,自己既是团队管理者,也是团队服务者。所谓服务者,就是用自己的影响力争取外界资源,服务于全科各个亚专业的发展,并且为科室的年轻人制定成长规划,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才能。汇聚大家的力量,科室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仉建国始终相信,秉承前辈们留下的精神和力量不断开拓创新,一定可以续写协和骨科的新百年辉煌。

从上海医学院的医学生,到协和骨科的带头人,这场持续30年的热爱,初心不减。师从大师,靠近大师,再逐渐成为别人眼中的大师,仉建国用30年的耕耘,向30年前那个心怀梦想的自己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而这却不是终点,恰恰是新的起点。

谈及此,仉建国眼中有光、心潮澎湃,仿佛还是那个刚从医学院毕业、踏入协和满怀憧憬的自己。让脊柱畸形患者挺直腰板,是他和团队不断奋斗的信念,也是他一辈子坚持做的事。

《医学科学报》 (2022-05-27 第7版 人物)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