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军辉 陈彬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4-15
选择字号:
有机硼敲开吡啶药物合成“新大门”

 

本报讯 吡啶类化合物是农药、医药、日用化学品等产业的基础原料之一。日前,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王晓晨课题组利用有机硼做催化剂,巧妙地激活了吡啶环C3位的反应活性,成功“敲开”了吡啶类化合物高效合成的一扇“新大门”。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自19世纪40年代被发现以来,科学家通过对吡啶分子的研究,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包括抗肿瘤药物尼洛替尼、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等。然而,数十年来,由于独特的结构性质,吡啶环上的3个可供修饰改造的位点中,“C3位”始终“难以撼动”,成为阻碍人们进一步改造利用吡啶的一道“难关”。

“吡啶的自身结构性质决定了修饰它很难,特别是直接在药物分子上修饰,方法非常有限。”王晓晨说,修饰改造吡啶的位点有3个,分别是C2位、C3位、C4位。吡啶环上,氮原子的拉电子作用增强了C2位和C4位的亲电性,使其容易发生相关反应。而吡啶环的缺电子性和强配位性(容易使催化剂失活),让C3位修饰难度增大。

王晓晨课题组利用有机硼催化的吡啶硼氢化反应中产生的1,4—二氢吡啶中间体,通过引入亲电试剂,实现了吡啶C3位烷基化反应。由于1,4—二氢吡啶的β位具有较强的亲核性,保证了取代反应的高活性和专一的位置选择性。实验验证,新策略对于各种取代的吡啶和亚胺均适用,可直接应用于多个药物分子的修饰改造,且吡啶用量小,位置选择性专一,反应条件温和。(吴军辉 陈彬)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21/jacs.2c00962

《医学科学报》 (2022-04-15 第9版 学术)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