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家鸿 来源: 医学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2-25
选择字号:
继承遗志 接力前行
——追忆恩师黄志强院士

 

黄志强(左四)与董家鸿(左三)等讨论病例,制定诊疗方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供图

◎董家鸿

今年是国际著名肝胆外科学家、中国“胆道外科之父”、中国肝胆胰外科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志强教授诞生100周年。如今,恩师已离开我们近7年,但他同我们一起问诊查房、探讨病例、手术克难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三十余载师生情,回忆起来心潮翻涌。恩师将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创造了高山仰止的学术成就,铸就了恩泽后世的“志强精神”。

赤子初心

他从战争年代走来

恩师年幼时酷爱读书,尤其是武侠小说。也许正是对于英雄侠客行侠仗义的敬佩钦羡,才使他掌中的手术刀化为救人的剑,救民于苦难。

1949年底,重庆解放。不久后,西南医院正式命名。恩师看到了新政权下人们充满希望的面貌,感受到了共产党对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的重视。他对共产党充满了感激和敬仰。

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刚结婚不久的黄志强二话没说加入了志愿手术队。在战场后方,他负责4个病室的医疗工作,每天都有150多名伤员转来。敌机不时在头顶盘旋,炮弹就在不远处爆炸。他和战士们怀着一样的决心——为祖国而战,因为他们的生命是属于祖国的。从战场上回来后,他虔诚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开山辟路

他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20世纪50年代中期,恩师在七医大(现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已是非常有名望的教授。但面对中国在肝胆领域研究的空白,想起人们发病时痛苦的表情,他下定决心要开拓这个领域。

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肝胆外科专科,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关肝内胆管结石病一整套独特有效的诊治理论、技术和方法,让中国肝胆外科专业跨入世界领先行列。

曾有一位患者做过胆囊切除术后,上腹部突然感到剧烈疼痛,伴有呕血,引流管内流出的血液凝成了块。经治疗后,患者出血停止了,但几天后又再次发作。患者病发出血很有规律,间隔约7天,发病前伴有剧烈的腹痛、黄疸。当时还没有先进的胃肠镜技术,也没有B超、CT、MRI等现代影像诊断方法,传统X线影像难以准确判断出血原因。

为了连续细致地观察和研判病情,恩师抱着一床被褥,睡在了患者旁边的小钢丝床上,一住就是20余天。最终,恩师准确判断,患者是肝动脉来源的胆道出血。他首创肝动脉结扎治疗胆道出血的外科新术式,极大地提升了此类病例的治愈率。这第一例基于临床观察发现并采用肝动脉结扎术治疗胆道出血的手术,被誉为外科与肝胆医学史上的双重奇迹。

20世纪60年代,恩师在国际上首次对肝胆管结石病进行了全面系统论述,创立了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和高位胆管狭窄等系列新术式,显著地改善了肝胆管结石病的治疗效果。随后,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胆道外科理论及技术体系,在损伤性胆管狭窄、肝门部胆管癌、终末期胆道病等复杂疑难胆道疾病的外科治疗领域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学术成就,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胆道外科学。同时,他在肝脏外科、肝脏移植、微创外科、胰腺外科、野战外科等领域也卓有建树。

力挽沉疴

他敢为人先一心施治

1983年2月,我有幸于研究生时拜入恩师门下。初见黄教授,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平易近人、风度翩翩、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我深深地被他的“气场”吸引住了,暗下决心,一定要做黄志强式的外科医生。

“敢开别人不能开的刀,能治别人治不了的病。”这是恩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也正是这个在心灵深处经久回响的声音,一直鼓励着我和团队攻坚医学难题,挽救一位又一位危重肝胆疾病患者。创新体外肝切除自体移植技术治疗终末期泡型肝包虫病,用定量化肝大部切除术根治累及双侧肝叶的D型胆管扩张症,采用Meso-Rex转流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和门静脉高压,活体双肝移植……这些成绩,离不开恩师多年的培养与言传身教。

杏林春暖

他厚植沃土桃李天下

恩师总是从外科事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关注各层级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他为我国培养了几代外科学专业人才,推动了肝胆外科事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在他的拓荒和引领下,如今,中国肝胆外科人才辈出、薪火相传。

1963年,他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肝胆外科专科,建立了当时颇具规模的实验室。这里成为中国几代胆道外科医生的摇篮。1973年,他举办了两期全军肝胆外科培训班,招收军队各大医院的主任级医师进行为期一年的强化培训,这些医生后来大多成为全军肝胆外科的领军人才。1978年,他挂帅成立了全军肝胆外科中心,常年招收大批进修生,为各省市培养输送肝胆外科高级人才。由于工作需要,恩师1985年被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工作,在此创建了肝胆外科,并很快使之成为中国北方地区肝胆疾病治疗的技术中心。

20世纪80年代,恩师借鉴国际外科医师培训方式,结合当时我国研究生培养制度,设计了“两段式”培养模式,将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的培训相结合,为我们的外科临床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扶危济世

他著书立说泽被后人

恩师著书立说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把从医七十余载的宝贵经验和人生的心得体会留给后人,让后辈们少走弯路。恩师的初稿都是手写的,那时他还不会使用电脑。无数个深夜里,他办公室的灯都是亮的。他一笔一画、字迹端正的手稿传递的不仅是学术领域最前沿的思想,更是一代医学宗师悬壶济世、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笔耕不辍,在他的努力和推动下,我国第一部《外科手术学》《胆道外科》《肝脏外科》先后问世。他编写了《创伤治疗学》《腹部外科基础》《黄志强胆道外科》《肝脏外科手术学》等16部医学著作,每一部都堪称经典,对我国几代外科医师的成长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学术交流和医学知识的传播在恩师看来是提升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他定期举办全国性继续教育学习班、全国胆道外科学术大会和国际肝胆外科论坛,定期受邀前往各大国际医学论坛发出中国声音。他亲自创办的《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已成为引领消化外科学发展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生前,恩师为祖国的医疗事业披肝沥胆,奉献终生。逝后,他的满腔赤诚将流芳百世。在恩师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共同缅怀恩师,追忆大医风采。后辈们必将继承遗志,追随大师的脚步接力前行,为实现健康中国和人类福祉不懈奋斗!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

《医学科学报》 (2022-02-25 第7版 人物)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